庆城劳务输转托起小康梦
本报庆城讯(记者 张文智通讯员李越 贺柏枝)“我们村外出打工的,除了没有开飞机的、开火车的,其他各行各业都有,全国各地都有。”说起当地的劳务输转,庆城县庆城镇莲池村党支部书记王鸿涛自豪地说。
莲池村的这一现象,只是近年来庆城县劳务经济发展的缩影。该县把劳务输出与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劳务工培训、就业、维权等服务,确保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挣到钱”。全县劳务输出渐成规模,劳务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日,记者走进庆城县玄马镇循环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就能看到一排排红砖蓝瓦的蔬菜大棚,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刘庆龙的绿康森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基地里。这里有不少同他一样的创业者。
“这个合作社主要从事獭兔养殖、种兔销售以及商品兔回收等业务。目前有7栋标准化兔舍,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岗位11个,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养殖,户均增收1500多元。”孵化基地负责人介绍说。
在劳务经济的推动下,庆城县大学生村官创建多个循环农业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涉及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等方面,包括大棚蔬菜、草莓、紫薯、圣女果等,直接辐射带动庆城县周边的4个县区,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同时,基地还吸引了67户共100人入驻创业。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庆城县坚持把科技知识作为扶贫开发的最大资源和最长效资源,面向全县开展科技项目扶贫,切实解决贫困劳动力自身文化素质低、基本技能差的问题。
该县先后邀请陇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老师现场授课,通过农民学校、劳务培训等方式,组织各类科技培训18期3万多人次,引导160名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767人,输转富余劳动力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亿元。
在输出劳务的同时,该县还积极为外出务工者提供维权服务。2013年,内蒙古籍的郎某等8名农民工来到庆城县人民政府院内,反映他们在庆城县打工半年多没有领到工资的情况。闻讯后,庆城县劳动监察大队立即拨通了该用工单位和当事人的电话,询问了解情况,随后直接赶往郎某所在的用工单位。通过几个小时的调解,用人单位向郎某等8名农民工发放了6.4万元被拖欠的工资。
近年来,该县处理了400多起务工人员的投诉案件,涉及农民工5000多人,追讨工资1000多万元。2013年以来,庆城县已督促18户新成立且未经备案的用人单位完善了劳动用工备案资料,补签劳动合同1500多份。
“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件大好事,不但使农民们挣到了钱,连农村社会风气和治安秩序也越来越好了。”一位劳务经纪人说。庆城县的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丰富了人生阅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发展意识,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带回先进、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新闻推荐
从废品收购员到“苗木大王” ——记庆城县红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香香
本报通讯员郑久勇王博雅曾经,他向邻居借来一杆秤,走街串巷收废品,日子过得很拮据。现在,他筹集资金种植苗木,年收入300多万元,成为庆城县苗木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就是庆城县红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
庆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