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还是那座山,如今已是我家的山” ——庆城县生态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张文智通讯员涂文奎
“林权下放到户,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要利用好这个好政策,早日走上小康路。”今年2月,记者在庆城县教子川采访时,村民李俊成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2014年,庆城县213.8万亩集体林地有了主人,50271户农民成为山林的主人;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产评估、林地林木流转……随着林业改革的步步深入,农民手中的林权证变身成为“绿色信用卡”,“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林改: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山还是那座山,如今已是我家的山;林不再没人管,我是永久的护林员……”这首在庆城县乡间传唱的歌谣,唱出了庆城县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农民的心声。
来到庆城县周家原村,这个小山村迸发出的活力和巨变,让记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是党的林改政策好,才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说话间,村民李成军从写字台抽屉拿出林权证给笔者看。村主任赵文会说:“有了林权证,老百姓心里踏实了。”
拿到林权证,农民如同吃了“定心丸”,他们管林、护林、营林和发展苗林产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也舍得在自己承包的林地上投入了。
山有了界,树有了权,人定了心。自林权改革工作实施以来,庆城县农民参与林改的积极性高涨,荒地也成了“香饽饽”。至目前,庆城县林地家庭承包率达到95%以上,颁证率达到100%,林下种植药材6万亩,荒山新栽核桃树3.2万亩,山杏改造9.9万亩。
林权:变成农民的“绿色银行”
庆城县的林权承包期为70年,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山林上有了长远打算。
在庆城县政务大厅林业部门的服务窗口,一幅业务流程图,清晰地说明了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的流程。王彦龙正在用林权证办理抵押贷款,他告诉笔者:“我承包了2000亩林地,用林权证可抵押贷款20万元。一棵树一年预计可获利25元,用不了多久就能发家致富。”
高楼乡太乐村村民刘军在自己的林地栽植核桃树109亩,2014年又在核桃林下种植草莓、洋芋等,每亩增加收入623元,除去各种成本,今年增加收入4.5万元,核桃收入6.8万元,一年下来,承包的林地取得了较高的综合效益。
至目前,庆城县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27万亩,林下经济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地现有活性炭加工企业2个,果蔬深加工企业1个,林业专业合作社32个。
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权证能像城里人的房产证一样办理抵押贷款,盘活了林业发展一盘棋,破解了林农贷款无门、发展林业缺乏资金的难题,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苗林:绿满山川惠百姓
严冬时节,天寒地冻,但庆城县森苑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苗木培育基地却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这些白蜡、合欢、香花槐等名贵品种,是我们最新引进的效益型景观品种。”在现场指导栽植的县林技站站长杨明琎告诉笔者,“这几年,我们县的苗林产业正从单纯‘要绿\’向搞活林下经济要效益转变。”
庆城县对全县108万亩荒山地、20万亩弃耕地逐块测绘,建档立卡,加快了“农民”变“林农”的步伐。
樊家庙苗林结合培育示范点是庆城县苗林产业示范点之一,该区块户均造林面积达到35亩。另据了解,庆城县近三年完成苗林示范点46个,辐射带动了周边区域的苗林产业发展,2014年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为苗林项目实施乡镇以每亩176元标准补助苗木经费。截至目前,全县完成苗林培育15.8万亩,完成荒山造林12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
经过不断地探索发展,目前,庆城县已形成了“育苗在川、栽植上山、群众管护、入股分红”的机制,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
新闻推荐
本报庆城讯(记者张文智通讯员王博雅)4月10日,记者从庆城县文广局了解到,庆城本土动漫连续剧《岐黄传奇》已完成前期策划和创作即将上映。据了解,动漫连续剧《岐黄传奇》共52集,由曾执导过《大头儿子小...
庆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庆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