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成:修鞋四十年 做精一件事

陇东报 2018-12-24 01:01 大字

文/本报记者 高于婷

图/本报记者 赵紫云

在西峰区育才东路西口,从一家小鞋摊雨淋日晒,到有了一家小店铺遮风挡雨,修鞋将近40年的老郭见证着这些年城市的历史变迁。

老郭名叫郭富成,今年65岁,宁县良平镇人。上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人们不用在生产队挣工分,不少人趁着国家政策变化,前往城市里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郭富成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也去了县城学习摄影,没想到摄影太热门,竞争激烈,他便转向跟着一位来自南方的师傅学了修鞋手艺。

郭富成回忆说,他到西峰的时候,人们的衣着朴素,穿的大都是布鞋、胶鞋,常常是补了又补,一双鞋要穿好多年,因此郭富成的修鞋摊生意十分火爆,一家人的口粮也有了着落。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鞋子的款式和种类更加多样,这对郭富成的手艺也有了新要求,为此,他专门采购了防滑、修复等各种修鞋材料,满足顾客的需求。2000年,郭富成积攒了部分资金后,盘了一间店铺,购置了一台价值一万多元修鞋机器。许多同行质疑郭富成这样做肯定要亏本,但郭富成心里有一本账——机器打磨得比较精细,修补的鞋子更加美观,质量也有保障。

郭富成用真诚态度和娴熟手艺,将他的小小修鞋摊,打造成了“老字号”。小店铺里人来人往,有多年的老顾客远路寻来,也有慕名而来的年轻顾客。

现在,好多人觉得修鞋没什么前景了,挣不了几个钱,街道上的修鞋摊也越来越少,可郭富成始终坚守着他的修鞋摊。“顾客信任我,我就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郭富成给店里增加了清洗业务,一双5元钱,有时候修完顺手一洗也不收顾客的钱。“一辈子就干了这么一个行当,舍不得丢手,只要我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一直坚持下去,服务好每位顾客。”郭富成说。

新闻推荐

41年只做一件事 一位乡村电影放映员的痴迷与坚守

本报记者李彦臻路娜“李师傅,再放一遍吧,这个电影太好看了。”日前,在宁县湘乐镇庞川村,电影《湄公河行动》刚刚放映结束,观看...

宁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