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逐渐“失宠”的腌菜
本报记者 范亮
腌菜,对于大多数庆阳人来说,是小时候生活贫困、物资匮乏的记忆。对于腌菜,宁县南义乡寨子河村村民王占林的回答不是“好吃”,而是为了冬季有菜吃。
今年53岁的王占林说,腌菜是他从小吃到现在的食物。在他的记忆中,家里整个冬天的餐桌上,顿顿离不开腌菜。为了保证冬季有菜吃,每年秋收前后,他家都得抓紧种上1亩多地的各类蔬菜,以供冬季腌菜。到了冬季,再准备至少3口大缸、坛坛罐罐若干,一层层放进蔬菜,同时撒上盐,最后压上一块大石头。
在王占林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多数家庭生活困难,一般不吃炒菜,一方面是没有新鲜蔬菜可吃,另一方面就是食用油供应紧缺,人们吃的大都是腌在菜缸里的萝卜、大白菜、韭菜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交通的便利,庆阳城乡超市新鲜蔬菜越来越多。寨子河村农民冬天不再依靠腌菜,生菜、茼蒿、油菜、菠菜等反季节新鲜蔬菜被端上餐桌,家中添置的冰箱也让蔬菜可以持久保鲜。
反季节蔬菜丰富了寨子河村民的冬季餐桌,更丰富了他们的生意头脑。2008年,寨子河村鼓励村民发展设施农业,新建了200多个温室大棚。王占林成为第一批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的村民。他通过乡上组织的培训班学习设施农业技术,经过辛苦经营,从温室大棚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现在的王占林,不再只是过去靠腌菜过冬的农民,已成为寨子河村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户,为周边乡镇、县城的居民供应着新鲜蔬菜。经过10年的发展,寨子河村现已拥有连栋大棚5座、高标准大棚6座、普通设施大棚680多座,还建起了蔬菜交易中心。
如今,在寨子河村民的冬季蔬餐桌上,腌菜渐渐失宠,从“主角”变成了“配菜”,曾经的大腌菜缸也难见其踪,只有为数不多的坛坛罐罐腌制一些小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彦臻路娜“李师傅,再放一遍吧,这个电影太好看了。”日前,在宁县湘乐镇庞川村,电影《湄公河行动》刚刚放映结束,观看...
宁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