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明珠”展新姿 改革开放40年庆阳石化公司发展变迁记

陇东报 2018-12-28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博芬通讯员 王小乐 唐延文

在广袤的董志塬上,庆阳石化公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磨难,光华熠熠。从原油年加工能力6万吨到年生产规模扩大到370万吨;从建厂初期的“手工作坊”到装置实现数字化操控;从地方小厂到进入中国石油大家庭;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按需分配到市场经济时代的大浪淘沙,目前年销售收入182亿元,上缴税金73亿元,实现利润二十几亿元……

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华丽蜕变,几代庆化人艰苦奋斗,薪火相传,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洪流中,紧抓每一次新的机遇,汲取每一滴新的养分,扎根老区,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企业发展之歌。

40年风雨兼程,40年春华秋实。今天,这颗“陇原明珠”正以日新月异的傲人身姿,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星火之光 闪耀变革之路

1971年9月,随着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国家为了支援庆阳老区农业发展,在原庆阳县三十里铺公社韩家湾村投资兴建了庆阳石油化工厂,“庆化”自此诞生。

建厂初期的近十年时间里,庆化一边建设一边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从计划经济起步,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行的道路,是一部石油化工行业涉及法律法规、行业管理、企业制度、产业准入、技术门槛、安全环保监管、金融财税等全方位的变革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变革中,庆阳石化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上世纪80年代,公司首先面临的是行业管理改革——由地方管理变为行业归口管理。1984年5月,庆阳石化由原庆阳地区行政公署管理移交甘肃省石化厅管理,实行行业管理。

建厂初期,庆化以生产化肥为主、炼制原油为辅,服务老区农业发展,生产规模和条件极为有限,年加工原油仅6万吨、生产化肥1.63万吨,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很多人的眼里,庆化始终都是一个“小厂子”。

虽然当时地处思想观念保守、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老区,但庆化人变革的冲动、前行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过。“我爱庆化,庆化爱我”这项治企方针随之在“二次创业”进程中被提了出来。时至今日,这简单明了的八个字依然深深根植在每一位庆化人的心中。

正是在上千名员工团结一心的无懈努力下,庆化先后建成了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25万吨/年催裂化、1.5万吨/年聚丙烯、5万吨/年气分和7千吨/年MTBE等生产装置,大大提升了装置规模和盈利能力。

“二次创业”为庆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1年8月,企业划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4年12月,庆化全部资产、人员整体划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中油股份公司的一员,企业管理与中国石油全面接轨。

由行业改革到企业改革,庆化完成了一系列破阻除弊和新陈代谢,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结出累累硕果,150万吨/年炼油配套方案提上议事日程,先后建成“十大标志性工程”。2006年,原油加工量突破100万吨大关,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员工收入 “五个翻番”。企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喜人变化,这颗“陇原明珠”正在变得珠圆玉润,芳华四溢。(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护好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40年庆阳市生态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杜斌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林业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