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步走 实现文化陇原“铸明珠” 王三运描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今后发展蓝图

西部商报 2013-02-20 07:34 大字

商报讯 (特派北京记者 李杨) 昨日,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省委副书记欧阳坚介绍了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向媒体介绍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甘肃省继兰州新区之后,又一个摆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必将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甘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厚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这里历史文化星罗棋布,文物古迹众多,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堪称民族和世界文化瑰宝。红色文化地位突出,红军长征会师胜地会宁等,都承载着生动的革命历史。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庆阳香包、河州花儿特色鲜明。现代文化闪耀光芒,《读者》杂志被誉为心灵读本,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被称为民族舞剧里程碑。陇原大地就是一座艺术殿堂和文化宝库,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条件得天独厚。”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又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王三运描述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今后发展的蓝图。甘肃省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华夏文明。战略定位则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把甘肃建设成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现代文化创新的文化大省,探索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子。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总体分两个阶段:2012年~2015年为第一阶段。编制出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项目,到2015年,重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6年~202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到2020年,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形成较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西部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两个阶段层层推进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将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简称“1313工程”。“一带”是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三区”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十三板块”是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举办。

将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把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与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相融合,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融合。并进一步加快甘肃文化“走出去”,扩大甘肃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

打造“1313工程” 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

四个方面进行

全力综合保障

在甘肃省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将通过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财政金融保障以及措施保障等四方面进行全力综合保障。

组织保障:甘肃省成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按照准确定位、系统布局、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建设推进节奏。充分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做到上下协力、区分层次,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尽快落到实处。

政策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政策指导支持。深化拓展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科技、土地、 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帮扶等各方面挖掘已有政策潜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财政金融保障:在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文化领域建设。搭建省级文化投融资平台,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多种方式向资本市场筹措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大力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措施保障: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研究论证,借鉴各地区域性文化发展思路,尽快制定较为详尽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积极谋划实施一批能够吸引社会投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项目,进一步加大开发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投资发展。

新闻推荐

目前,9大“症结”是制约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把把脉 开出七剂方解“症结”

商报讯(记者欧阳海杰)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宣布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支持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那么,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甘肃省还存在哪些“瓶颈”,该如何破解呢?省统计局发布...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