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目前,9大“症结”是制约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把把脉 开出七剂方解“症结”

西部商报 2013-02-25 20:17 大字

商报讯 (记者 欧阳海杰) 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宣布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支持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那么,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甘肃省还存在哪些“瓶颈”,该如何破解呢?省统计局发布的《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下简称“分析”)进行了全面阐释。“分析”中明确指出,目前9大“症结”是制约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九大“症结” 制约文化产业发展

瓶颈1:总量少、单位规模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文化的消费要求将逐渐增强。据统计,2011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595元,这将为促进文化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一定条件。但是甘肃省文化产业总量少,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41%,在西部十二省位居第九位,在西北五省位居第三位;单位规模小,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机构仅为388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的批零企业才97家。总量少、单位规模小的现状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瓶颈2:产业发展水平低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不断上升,但由于同期甘肃省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因此2006~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1.35%下降到了2011年的1.24%,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及以上仍存在很大差距。

瓶颈3:资源潜力待挖掘

甘肃文化历史悠久、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唯一性、源头性、丰富性、深厚性等特点。但是,目前甘肃省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发挥,使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

瓶颈4:产业结构不合理

甘肃省文化产业现存发展状况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发展缓慢。

瓶颈5:园区效益还未显现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渠道,目前甘肃省已具有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敦煌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这些园区(基地)涉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期刊图书、文物仿制、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但文化产业园区的规模普遍偏小、发展速度缓慢,大多园区正在建设中,其应有的效益还未显现。

瓶颈6:文化产业投资不足

2008年至2011年四年间,甘肃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不足1%。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投资拉动,文化产业同样如此。甘肃省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投资额不足,难以发挥投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势必严重制约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瓶颈7: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甘肃省文化产业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除了国有几个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如读者集团以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现有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更少。一方面,企业投资多以自筹资金为主,中小企业占据着主体,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销售等领域。企业规模弱小,层次和规模还达不到产业发展的要求,造成甘肃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使现有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瓶颈8:居民文化消费力不强

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但甘肃省居民的文化消费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并未得到显著提升。从2008年至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四年间均连9%都未达到,足以看出甘肃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还很低,文化消费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

瓶颈9:文化人才比较匮乏

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扩张,甘肃省在这些方面的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此外,由于文化产业市场的分散和经营者的市场意识的淡薄,缺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意识,加之资本市场融入度极低,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较大程度地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迎了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抓好机遇,用好机遇?省统计局提出了包括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吸引外地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甘肃的文化建设等七条建议。

建议1: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甘肃省统计局认为,当前形势下,甘肃省文化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文化产业规模之所以做不大、做不强,一个根本的问题是观念和内生力弱。必须创新观念,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在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集中自身优势,建设一批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产业化基地,建立多条文化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积极吸引外地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甘肃文化建设。

筑巢引凤 吸引知名品牌参与文化建设

建议2: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个品牌凝聚和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它在给地区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推动着经济发展。甘肃省应围绕重点发展的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艺术品创作等主导文化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提升其文化附加值,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品牌。要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甘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拉动甘肃经济持续增长。

建议3: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多样,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业态水平。要以文化内容创新为基础,积极开发相关衍生文化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优秀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建议4:建多渠道多层次融资体系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但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的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文化企业总体规模普遍偏小,靠企业自身发展积累资本从而实现集团化和规模化是不现实的。要运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以专项资金撬动民间文化投资。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通过各类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甘肃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议5:加大公共设施投入 

鉴于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文化消费得不到满足,人口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甘肃省应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院、文化广场、社区文化设施等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并依托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居民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

建议6:培养“复合型”人才

甘肃省许多文化资源尚未转化为市场资源,许多相对优势资源没有做大做强,与缺少优秀复合型人才有很大关系。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重培养各类文化产业单位中的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努力形成一支适应文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建议7: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载体,围绕“一带”,建设“三基地”,打造“十三板块”等,加快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文化旅游、民俗工艺品开发、演艺、图书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领域包装和打造新的产业项目。在动漫、数字内容、网络传媒、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前沿领域选拔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前途良好、附加值高的项目,推动甘肃省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做大做优做强产业主体,重点打造一批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广泛影响的现代文化传媒集团,提升质量,扩大规模,不断促进甘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把文化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国际志愿日2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

商报讯(记者何静)昨日是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上午9时,共青团城关区委组织全区各级团干部、青年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者共200余人,以“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城”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南滨河东路、酒...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