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五大积极变化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焦敏龙
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市农牧局了解到,近年来庆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出现了籽粒玉米面积不断调减、饲草种植面积适当扩大、瓜菜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优质小杂粮生产持续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日趋完善五大积极变化。
2017年以来,全市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升级种植结构,至2017年底,粮食种植面积达674.77万亩,其中夏粮面积194.01万亩,秋粮面积480.76万亩。夏粮种植比例进一步降低,秋粮种植比例显著提高。瓜菜种植面积达167.99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0.17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21万亩,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不断调减,瓜菜、中药材、饲草等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全市着力构建“农牧互补,种养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调减玉米10万亩,调整籽粒玉米18万亩,改种青贮玉米,去年共种植青贮玉米18.1万亩。同时积极发展甜高粱、燕麦等优质饲草作物,去年全市完成一年生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1万亩,生产优质饲草料32.76万吨以上。
瓜菜生产初步形成了以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及其他较大支流川地灌区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优势片带,主栽品种以西甜瓜、辣椒、黄瓜、番茄等为主;同时形成了以董志塬、早胜塬等塬区为主的特色瓜菜、高原夏菜优势产区,种植品种有黄花菜、晚熟西瓜。截至今年4月初,全市已建成北至环县曲子、南至正宁永和罗川的30多个瓜菜规模生产片带。
优质小杂粮生产着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去年全市共种植优质小杂粮62.02万亩。围绕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生产环节追溯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种植等方面,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截至今年4月初,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02万亩,产量9.15万吨,主栽品种有黄芪、柴胡、当归、党参等10多个,种植区域遍及宁县、镇原、庆城、正宁、环县、华池,中药材加工重点龙头企业5家、种植合作社247个。
“目前,全市种植业仍然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大,持续发展任务重,结构性矛盾突出,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总量偏小,市场需求压力大,保障供给任务重等发展困难。”市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石涛表示,2018年,全市各级农牧部门将根据庆阳市实际,全面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继续做大做强做优瓜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构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广应用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高效农田节水等技术,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发展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质量安全的放心农产品,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结构。
新闻推荐
首席记者金奉乾通讯员陈建宗赵兴明“现在每天下午不到4时,5孔窑洞KTV全都预订完了。”2月23日,庆阳市环县五里屯村的高德祥高兴地说,自从他的农家乐窑洞安装上KTV,客流较之前增加了一倍,他的农家乐生...
环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环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