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血献给学生 把青春献给山区

西部商报 2018-04-26 07:13 大字

西部商报讯 记者张云 把自己的心血献给学生,献给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鲁俊锦把环县甜水镇何塬小学由一所原来只有23名学生、2名教师、2孔土窑洞教室的学校,变成为175名学生、8名教师、33间校舍的全市先进寄宿制小学,自己也由民办教师破格转为公派教师,并多次受到了国家和省、市、县的奖励。

1987年,21岁的鲁俊锦高中毕业,毅然选择当了一名民办教师。20年来,他以校为家,独自在黄沙蔽日、荒凉冷落的山村进行着燕子筑巢式的建校、教书生活。

每天学生放学后,鲁俊锦一个人和泥、抺墙、打土基子,尽力地修补校舍。接着,利用节假日走访村民、拜访村干部,动员儿童入学,动员村民集资办学,新建土木瓦房教室。一边教学,一边购料建校,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六间崭新的教室盖起来了。教室没有门窗、没有顶棚,鲁俊锦利用周末和暑假,带领学生上山拣杏核、晒杏干、拾发菜、挖药材筹集资金,经过半年的辛苦筹措,1989年9月,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教室。

何塬村沟壑纵横,居住分散。七八岁的孩子要到学校念书,每天往返得走30多里山路。鲁俊锦按当时县内中学兴办寄宿制的做法,开始在何塬小学建立寄宿制,下决心解决孩子们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1990年,何塬小学完成了寄宿制建设,建成了当时整个庆阳地区的第一个农村寄宿制小学。为了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进得来、留得住,让家长放心,十几年来,他每个假期都要挨家逐户去动员儿童上学。对于因家里贫困无钱供帮而上不起学的学生,除了免收他们的学杂费外,又利用每月只有40元的微薄工资和妻子的勤劳收入,垫付他们的书本费。当民办教师期间,鲁俊锦先后为54名特困生共垫付书本费2640多元,这相当于他当时6年多的工资。

1992年4月,为了解决照明和学生看电视难的问题,鲁俊锦经过摸索设计,焊接了人力脚踏发电机。师生像骑自行车那样,轮流蹬着发电机,使何塬小学师生第一次看上了电视,也使寄宿的学生从此在明亮的电灯下上起了晚自习。

新闻推荐

庆阳幸运彩民喜中“连环夺宝”大奖19.8万

3月3日,庆阳市环县中福在线销售厅传来中奖喜讯,一位幸运彩民中得“连环夺宝”全国累积大奖19.8万元。据了解,中奖彩民念先生是一位老彩民,中奖当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中福在线销售厅休闲放松。他以每注...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