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90后带“活”一个校

陇东报 2018-04-22 01:06 大字

当进城读书、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热潮,在环县小南沟乡许掌村,村民却更愿意让孩子留在村里的小学就读。许掌小学的教学规模从2015年的57人达到了现在的70人,教学成绩也从全乡的排名末位进入了前列。是什么让许掌小学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答案就是教学质量的提升。

2015年之前,因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教研活动不积极等因素,许掌小学在全学区质量排名一直靠后,学校的学生规模一度滑落到40多人。

2015年,许掌小学调入了六名“90后”大学生,而且学区还任命了其中两名“90后”——吴睿和马元梅,分别担任校长和教务主任。这六名年轻教师,带来了农村教育的新希望,电脑等教学设备有人会操作了,新媒体教研活动也可以全面开展了。

四年来,许掌小学这六位“90后”老师组成了一个“小家庭”。他们每个人的办公室桌前都摆放着一枚桌签,上面印有个人简历和“座右铭”,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文/图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李文

吴睿——

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未来

吴睿生于1990年,毕业于陇东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4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考,分配到环县小南沟乡粉子山小学任教,2015年,他被调入许掌小学任校长。吴睿的座右铭是“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未来”。

吴睿初到粉子山小学,二十多名学生,三名老师,屋顶漏水,缺少图书、文体器材,学校管理也十分松懈。他利用网络众筹,联系公益组织,为学校购置了新篮球架,为学生捐赠文具、图书、衣服等,学区还积极协调项目,实施了改薄工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的实践、一年的锻炼,学区领导看到了他的努力,2015年,将他调入许掌小学担任校长。只有一年的工作经历,还是一名“90后”,进入新环境,吴睿感到压力很大。

“但压力也是动力,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学生,我顿时充满了力量。”吴睿说。

进入许掌小学后,吴睿每天晚上总要忙到一两点,除了日常备课和批改作业,剩余时间他都在思考怎么让学校“活”起来。

“提升教学质量是首要任务。”吴睿这样认为,也着力从这方面付诸实践。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实践,作业展评、家访,特殊关照留守儿童,与家长合办运动会,让这个原本沉寂的校园活跃了起来。

同时他还协同学区,争取实施学校改薄工程,通过网络众筹新建水窖,购置净水设备。同时,他还积极联系爱心协会,为学生捐赠学习用品、衣服等。

来到许掌小学的这四年,吴睿每一天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把每一件事做实做细。往后,他也会更加努力,让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学条件。

马元梅——

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美丽的故事要发生

马元梅,1990年生,毕业于定西师专数学专业,2014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考,进入许掌小学任教。2015年至今,担任许掌小学教导主任。马元梅的座右铭是“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美丽的故事要发生”。

在马元梅四年的教学经历中,每天都发生着美丽的故事。

刚参加工作时,班里有一个单亲孩子,性格内向。一天,这位同学给马元梅带来了一袋自家产的葵花子,出于职业要求,马元梅没有收下。可之后,这个孩子在她的课堂上很少发言,见了她也躲着走。马元梅多次主动找这个孩子谈心、做家访,在一次次努力之后,终于打开了孩子的心结。两人不仅成了好朋友,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不少。

马元梅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马元梅。马元梅从县城买来散装饼干,一位小朋友看见后跑过来跟马元梅撒娇:“老师,我饿了。”紧接着,又有几位小朋友围过来。马元梅懂得,孩子们并不是馋了,这其实是孩子们向她表示亲热的方式。

马元梅工作四年,从事三年教务工作,探索实施了“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模式,并亲自上示范课,主动邀请老教师参与,以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做指导,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了一致好评。

武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武月,1992年生,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2015年参加工作。她的座右铭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武月从小在城里长大,刚来到乡下小学,艰苦的环境让她很苦恼,不过她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只有将心沉在这里,才能与老师、孩子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初入学校的一次公开课上,一名学生请假上厕所,结果十多个孩子起哄都跟着跑了出去,这让武月感到很窘迫,觉得是自己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武月心里始终拧着一股劲儿,她决定深入课堂课外,从学生内部“打通脉络”。

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武月更加努力地备课、上课,一有空,就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聊天。她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成为全乡第一名,这不仅鼓足了自己的信心和干劲,也给孩子和家长莫大的鼓舞。

袁勃——

坚持一下一切将成为过去

袁勃,1990年生,2014年毕业于陇东学院教育专业,2016年参加工作。他的座右铭是“坚持一下,一切将成为过去”。

袁勃的座右铭,表达的是奋进的姿态。他说:“把过去看成不足,再坚持一下,努力一把,成绩一定比过去好。”

班里有一名同学多次不交作业,很难管理,袁勃便想了一个妙招,他每天陪着这名同学做作业,在他的坚持下,这名同学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主动预习课本内容。

在袁勃的激励下,他的学生都很上进,也和他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今年刚开学,因为家中有事袁勃请了几天假,学生们看不到他,都以为他调走了。袁勃回到学校那一天,学生们都在认真地上早自习,他悄悄走进教室,学生们突然停止了读书,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学生的目光中他看到了欣喜。袁勃说:“这一瞬间,让我心里暖暖的。”

李玲玲——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李玲玲,1991年生,平凉人,毕业于陇东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4年参加工作。她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李玲玲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初到农村,她的心理落差很大。但当她看到农村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时,她毅然决定留下来,在这里好好奋斗。

在学校发展中,先后有了网络、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李玲玲每天都会在网上学习许多知识,给自己充电的同时,也给学生带去更多新鲜事物。

在上《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李玲玲特意从网上下载了北京天安门、故宫等名胜古迹的视频照片。阅览后,还没等她提问,学生们争相发言,“我想去北京看看”“我想去兰州看黄河”……

大部分学生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看着他们因激动憋红的小脸,李玲玲感动极了。“我会带着学生的梦想继续奋斗,努力让学生们能学得更好,飞得更高!”李玲玲说。

赵芳芳——

把简单事做彻底把平凡事做经典

赵芳芳,1990年生,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设计专业。2015年通过特岗教师考试参加工作。她的座右铭是“把简单事做彻底,把平凡事做经典”。

赵芳芳带的幼儿班里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照顾,有一天放学时,这个孩子跑到赵芳芳身边说了一句:“妈妈,帮我拉一下书包。”随即孩子意识到不对,又红着小脸吐了一下舌头:“对不起,老师,我说错了。”

赵芳芳也被这突然的一声“妈妈”叫懵了,过了几秒钟,她还是反应过来了,认真地对孩子说:“好着呢,我就是你的‘妈妈\’。”

小学教育的内容看似简单,但要做出成绩很难。工作三年来,赵芳芳以行动诠释着平凡与经典。“始终以一颗善心去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好的发展。”

新闻推荐

【德润陇原】杨婷婷还账

本报记者先朝阳通讯员陈建宗在环县环城镇五里屯村,一名妇女两年间主动上门替丈夫还债15万余元,用行动诠释了“诚信”的本真,被当地传为佳话。她叫杨婷婷,2015年4月,她和五里屯村青年崔旭东领证结了婚...

环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