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束 甘肃现存13个陇上活态地方戏

陇东报 2016-12-21 00:00 大字

月日上午,甘肃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总结表彰会暨国际艺术基金项目培训会在庆阳市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历时1年时间的甘肃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近日圆满结束,通过普查人员的努力已基本细致全面的摸清了甘肃现有地方戏曲剧种的数量以及发展、传承状态。根据普查结果显示,甘肃省现存活态地方戏曲剧种共个,其中本土剧种个,外来剧种3个,而在所有现存剧种中已有蒲剧、越剧、评剧3个外来剧种宣布在甘肃消亡。

秦腔、陇剧位列活态地方戏榜首

年月,甘肃省启动了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目前全部普查工作已顺利完成,工作进度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期间,根据文化部普查要求和甘肃省的总体部署,全省的普查工作主要分为工作准备、信息采集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来开展、实施和完成。本次普查涉及到了创研机构6个,教育培训机构7个,制作机构个。

据普查结果初步统计,甘肃省现存活态地方戏曲剧种共个,其中本土剧种个,为秦腔、陇剧、曲子戏、民勤曲子戏、陇南影子腔、玉垒花灯戏、灵台灯盏头戏、高山戏、半台戏、“南木特”藏戏;外来剧种3个,为眉户、京剧、豫剧。现存剧种与《中国戏曲志·甘肃卷》所列入剧种相比,有蒲剧、越剧、评剧3个外来剧种证实在甘肃省消亡。

“对本次地方戏曲普查中出现的未列入《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的剧种,省普查办组织召开了两次论证会。”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副书记副所长苟晓飞告诉记者:“论证专家通过审看相关剧种的视频资料、剧种情况文字介绍、相关论著以及其他文字资料的方式,进行仔细、严谨的观摩、对照、辨识和交流研讨,从剧种的源流、演出形式、声腔构成、舞台语言、行当构成、演出团体和演员、剧目建设、流传区域、演艺传承等方面进行了逐一讨论,并结合对照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戏曲认定标准》进行了认定。最终确定,从剧种的完整成熟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甘肃省暂定没有新剧种形成。”

甘肃皮影戏在庆阳最集中、最活跃

通过此次普查,不仅使甘肃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基本摸清了全省和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含皮影戏、木偶戏)、各类演出团体、教育机构、创研机构、制作机构,各类演出团体的演出情况、经费情况、剧目情况、人才情况,以及剧种、剧团生存发展现状等各方面的底数,尤其是掌握了对占甘肃省演出团体总数%的民间班社的基本情况,而且借此契机我们还为本地区戏曲艺术建立起了各类数据档案。

据了解,甘肃省皮影戏的流布也比较广泛,目前在兰州、白银、定西、酒泉、陇南、平凉、庆阳、天水、武威、张掖等市均有流布和演出。尤其是,庆阳市环县道情皮影戏最为突出,这一门类的演出团体多达个,是目前甘肃皮影戏演出团体最集中、最为活跃的地区。

万字报告摸清陇上地方戏家底

本次普查以戏曲剧种(含皮影戏、木偶戏)、各类演出团体、教育机构、创研机构、制作机构为对象,以各类演出团体的演出情况、经费情况、剧目情况、人才情况为普查重点。最终,甘肃省共向国家普查办上报符合普查条件的戏曲人才人,皮影戏、木偶戏人才人,创研机构人才人。此外,还上传图片共张,收集视频资料约多小时,各市州共上报普查报告共万2千余字。

平凉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艺术科科长马桂莉告诉记者:“在普查过程中,普查员们还深入到各个剧团,与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亲切交流,这不仅确保了原始资料的详实、可靠,更显著的激发了基层戏曲艺术人才的发展信心、传承动力。这些珍贵的数据成果确保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今后必将更好的促进甘肃省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新闻推荐

又一次想到定西

日子走到八月的尽头我想到西岩山、玉湖公园想到那里唯一的一所大学想到艺术馆门前的“圣女石”我甚至想到蓝色、祥和的天空想到真诚和善良想到一个秋天的开始思考者的行走张治贤甘肃环县人,后文学...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