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期焦点】“明星夫妻”带领群众发“羊”财

甘肃日报 2016-10-27 00:00 大字

【本期焦点】“明星夫妻”带领群众发“羊”财

本报通讯员文璟陈建宗李文

在环县众多肉羊养殖户中,山城乡薛塬村的苏学锋和他的妻子郭红霞是远近闻名的“明星夫妻”。他们不只自己发“羊”财,还通过研“配方”、创“秘籍”、探“模式”,把“羊经”传给了乡亲,和群众一起唱“羊”歌,带领村子兴“羊”业。

村里的“养羊明星”

苏学锋是一名退伍军人,妻子郭红霞是一名下岗工人。1995年,他们种了50多亩地,养了50多只羊,走上了养殖的道路。

看着父辈们养了大半辈子羊,没有致富,苏学锋不甘心。是规模太小,技术不到位?还是市场行情把握不准?……一系列的问题逼着他们不得不去学。

1998年,苏学锋把羊存栏量扩大到了70多只,尝试着将传统的放养改为圈养,混养改为分类养,单一的苜蓿饲草饲料改为玉米、麸皮、油渣和青贮饲草为主的混合饲草。一年后,他养殖的羔羊5个月体重可达到35公斤,成了市场的“香饽饽”。夫妻俩依靠养羊致富的信心一下子足了。

2012年,苏学锋用从资料上学到了饲料青贮技术,养羊大获成功。当年,他养种羊220只,出栏300余只,纯收入14万元,每只小尾寒羊产羔8只,4只羊收入近3万元,创下了一只羊收入赛过一头牛的“传奇”,苏学锋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养羊“明星”。

成了村里村外的能人后,他更热衷学习养殖技术了,经常购买专业书籍在家里学,每年都要主动到外地学。这几年,他还学会了从网上学。

2014年,他到省畜牧兽医学校参加培训,不但学会“诊断”复杂病,还能做一些高难度“手术”。从那时到现在,他先后给50多只羊输液,还做了剖腹产、羊尿结石等手术30多例。

夫妻联手帮民富

丈夫有了“苏氏配方”和“防疫手艺”,妻子就当起了养殖户的“经验”宣传员。一有闲暇时间,郭红霞就给村里的群众宣传养羊致富的经验。苏学锋侃笑说:“老婆爱‘炫\’,养羊好经验都让她给大伙说了,村里很多人听了她的宣传,开始养起了羊,都来学经验。”

2010年之前,村民苏学会仅靠务工维持生计,孩子上学的钱总要四处借凑。后来郭红霞劝他们种地养羊,可苏学会苦于没有本钱,徘徊不定。为此,郭红霞和苏学锋商议,决定借给苏学会7只羊搞养殖,等发展起来以后再还。

这一帮,让苏学会翻了身。不到6年的时间,苏学会的羊存栏数超过了80多只,不仅还了本钱,有了积蓄,还建了新房,买了农用拖拉机。

2014年,在全国羊价跌入低谷时,周边群众都在“卖与养”之间徘徊,苏学锋夫妻却以“保底价”出售。村民苏学聪前来“取经”,苏学锋夫妻告诉苏学聪,关键是要标准化科学喂养。一个月后,苏学聪的9只羊以每斤高出市场价4元的价格出售。从此,苏学聪和苏学锋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他按照苏学锋的饲草配方和防疫技术养羊,达到标准后让苏学锋代售。

不仅如此,村民谁家羊有病了,一个电话,苏学锋夫妻不论谁在,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如果自家有合适的药,也会免费治疗。这样的忙,几年下来帮了不下百次。

产业链上的“传送带”

不断的成功探索,让苏学锋夫妇成了村里村外最有权威的“技术顾问”。现在,薛塬村的“苏氏配方”普及率达到了100%,苏学锋的免费兽医服务率也超过了80%。

他们俩还结合薛塬村的实际,总结出了三种养羊的“致富秘诀”。一是50只小尾寒羊快速出栏150只羔羊模式,即每只基础母羊确保年出栏三只羔羊,两个月断奶后出售;二是50只羔羊育肥模式,即每只基础母羊年出栏1.5只羔羊,饲养6个月,育肥30公斤以上出栏;三是50只分圈单户混养模式,即饲养20只小尾寒羊,30只黑山羊,均育肥羔羊,三类模式户均年可收入7.5万元左右。

苏学锋夫妻俩成了羊业链上最有影响力的“传送带”。在他们的带动下,目前,薛塬村有两个养殖合作社,养羊户212户,羊存栏7900余只,户均超过30只,形成了“合作社+大户+分散户”养羊产业链。

这两年,当周边大多数群众都说羊价低迷、养羊赔钱的时候,薛塬村的群众依然在发着“羊”财。去年,苏学锋夫妻养的400只羊,收入达到30万元,其他一些存栏量50只左右的农户,养殖收入也达到三万元。

在这个主导产业的带动下,2015年,薛塬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新闻推荐

省交通质监局督查甜罗高速环县段安全生产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潘先果)月日,省交通质监局对甜罗高速公路环县段建设项目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此次督查,分为外业组和内业组,分别对甜罗高速环县段一标和二标从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和安全资料完善等情况进...

环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环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