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需要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记第四届“感动平凉人物”张世奇

平凉日报 2016-03-02 18:01 大字

□本报记者李芳芳

今年33岁的张世奇,是崆峒区安国镇政府的一名普通干部。早在上大学二年级期间,他就热心于公益事业,为平凉“蓝天助学”做一些后台服务工作。

然而,对这个内心装满爱的年轻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2009年大学一毕业,他就迫不及待地正式加入该公益组织,开始了采集信息、入户走访、帮扶弱者的义工之路。

出身农家的张世奇,深知农村孩子求学路上的各种不易。6年来,他拖着残疾的身躯先后徒步寻访了近百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走遍了崆峒区安国、西阳、花所、白水、草峰和大寨6个乡镇的20几个村庄,还到过静宁仁大、深沟和环县的八珠等地方。几年来,经他而获得资助的学生有60多名,累计参加助学活动达100余次,服务时间超过2000个小时。

2010年,张世奇在安国镇翟湾村遇到了刚上初中一年级的李爱娥。当时的李家突遭变故,李爱娥的父亲不幸罹患肝癌去世,不仅断了家里的经济来源,更让剩下的母女3人失去了精神支柱。看着娘三悲伤无助的样子,张世奇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这个不幸的家庭走出困境。回去后,他将李爱娥的不幸写成走访日记,发到蓝天助学网站上,没过多久便联系到了资助人,使李爱娥和妹妹得以继续读书。他担心变故会给姐妹俩的内心造成太大的阴影,影响她们的学习和成长,一有时间便持续跟访,随时关注她们的思想动态。经过他的精神鼓励,姐妹俩终于重振起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又变回之前阳光开朗的样子。李爱娥还考入了平凉二中,开始了全新的高中生活。

然而,在公益路上,有收获也有遗憾。2015年6月,张世奇在白庙乡的一次回访中得知,双庙村的一位姓李的学生,因为没有考上平凉二中,又错过了报考五中的机会,最终选择辍学打工。这让张世奇很不甘心,他觉得李同学应该继续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不是小小年纪就进入社会打工。于是,他冒着烈日先后5次到市、区教育部门为其争取入学资格。由于入学名额是由省教育厅统一规定,错过报名时间,名额一旦录够,成绩再好也依然入不了学,也就意味着才十几岁的李同学真的要就此告别校园了。在回家的路上,张世奇第一次流下了一个男人充满无奈的泪水。他说:“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很难过。但又一想,我们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圆满让人欣喜,也有遗憾让人无助。可不管怎样,这些都会化作我不断前进的动力,鼓励我继续向前。”

2016年1月,张世奇被评为第四届“感动平凉人物”,受到了无数人的点赞。对于这个荣誉,张世奇说自己有些“愧不敢当”,他觉得在公益路上,比自己做得多的大有人在。不过他也告诉记者,自己依然会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事,并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新闻推荐

用孝心揭示母体文化——读钟彩银《华夏遗韵:母亲的艺术》感言

这是一字不识的农村耄耋老人白玉玲一辈子民俗手艺的作品全集,也是她的女儿钟彩银用孝心将老母琳琅满目的“陇东女红”归纳在中国母体文化之源脉的精神提炼;这是承继前辈...

环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