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银行与农户的桥梁 ——环县农村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引领群众走富路
本报记者 张文智 通讯员 李文
“政府贴息,手续快,不像银行贷款要担保、要各种手续。”提起农村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环县演武乡黄山村村民肖登贵满口的激动。
今年,环县在全县251个村试点实施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县上为每个合作社投资50万元,村上群众自愿入股,参加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银行对接,搭建农户与银行之间的桥梁,使贫困群众轻轻松松就能贷到款,有了发展资金。
黄山村的肖登贵就享受到了这个合作社的第一笔“红利”。多年来,他一直挣扎在维持生计的贫困线上,想发展,没资金。今年8月,听说村上建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他立即投入一千元,入了股。不到一个月,合作社正式运行,他跑到村上找贷款,没想到提交了申请、填写了几张表格,第二天钱就到手了。
拿到贷款的肖登贵早已谋划好了养牛的事,三五天,他就买了两头牛,他家牛存栏达到7头,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养牛大户。“有了资金,我还想再买两头,再留点饲料钱,等第一轮育肥和产犊了,资金就周转开了。”肖登贵说。
和肖登贵一样,很多群众都是有想法没资金,把想法夭折在起跑线上。天池乡鲜岔村为了发展壮大农村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不仅从市县争取贷款资金,还积极动员群众入股参社,至目前,已经有170多户群众成为该社社员,已经发放贷款200多万元。村民李登峰已经看好了一台拖拉机,正在办理贷款,“两三天贷款下来了,拖拉机就能开回来了,当下这个秋季在村里旋耕地就能收入一万多元。”李登峰加入了这个合作社,迫不及待地办理着贷款。
今年,鲜岔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县扶贫办给了10万元互助资金,村班子都在绞尽脑汁地想怎么让这笔钱发挥更大作用,更公平地让贫困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利益。“花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没就没了,如果把这些有限的钱给大家贷出去,不仅有贷有还,群众还可以办好多事。”村主任贾登银说起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满是好处。
村上办起了“土银行”,不仅方便了群众,更发展了群众的产业,让群众以小资金入股,换来大资金,让有限的钱“滚”起来,赚取更大的红利。为了让资金在合作社里“滚”出更大的效益,环县在县金融办成立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联社,抽组专职工作人员,制定有关合作社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合作社组建、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与相关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信贷合作,对合作社业务运行进行总体指导。乡镇成立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借款对象的审核把关、监督借款的发放、回收、用途和效益评估,并在乡财政所设立农村产业发展合作资金管理中心,负责合作社日常业务运行管理。村合作社则具体负责发放和借款回收工作。同时,由驻村工作队成员、村组干部和社员代表组成合作资金监督小组,监管合作社资金规范运行。
据了解,至目前,全县251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吸纳社员7800名,争取兰州银行1.7亿元***专项贷款已经全部通过合作社发放给农户。
新闻推荐
本报环县讯(记者张文智通讯员文璟)入冬时节,走进环县,金黄的玉米挂满了农家墙头,白色的丝带缠绕着山腰,演武乡黄山村村民肖登玉说:“气候好了,收成也好了,这都是梯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环县357万亩耕地,...
环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环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