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环县梯田建设打造生态新亮点

甘肃经济日报 2015-11-16 21:20 大字

本报环县讯(记者 张文智 通讯员 文 璟)入冬时节,走进环县,金黄的玉米挂满了农家墙头,白色的丝带缠绕着山腰,演武乡黄山村村民肖登玉说:“气候好了,收成也好了,这都是梯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环县357万亩耕地,其中210万亩是坡耕地,近几年每年修整15万亩耕地。环县水保局副局长张昌锋介绍道,环县虽然人均耕地面积有10多亩,但多属于山旱地、坡耕地,至今仍有25度以上坡耕地180万亩。当地认识到只有改变立地条件、蓄住天上雨水、保住地里土肥,弥补“短板”,唯有实施梯田建设才是治穷致富的长效工程。

在环县洪德乡耿塬畔村的梯田建设点上,山坡梁峁上,推土机来回穿梭,农民正在平整地埂。原来沟壑纵横的山峦变成了鳞次栉比的层层梯田。村民耿平山说:“过去的‘滚牛洼\’地,一亩收麦子100斤左右,自从推平了12亩梯田,一亩能收300多斤。”

在张塬村,一万多亩耕地中大部分是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2013年实施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将原有的坡地全部修成了水平梯田。村民耿有山说,“以前种的70亩全是洼地,现在都推平了,用拖拉机耕两天就种完了。”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环县旱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部分中,60%来源于梯田效益增加。不仅如此,梯田还为地膜覆盖搭建了平台,既有利于集纳雨水,又防止了水土流失。目前,环县累计修建梯田156万亩,人均4.9亩。全县以梯田为主的旱作农业新技术面积超过百万亩,适宜农业机械耕作生产的土地90%都是梯田。机修梯田不光提高了产量,还推进了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率。八珠乡湫坝沟村的任彦宏去年新修梯田23亩,全部耕地实现了梯田化,他又筹资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等。提起机修梯田,他风趣地说:“我家的20多亩地,以前全家几口人起早贪黑也务不过来,现在我一个人都能种过来,自家活干完了,还能驾着我的‘铁牛\’挣点‘外快\’。”

梯田,被环县农民视为“饭碗田”。群众深有感触地说,“攒金攒银,不如把地推平!”县水保局局长梁志荣表示,梯田的推进为旱作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按照***精准脱贫方案,2015到2020年6年时间内,环县计划投资7亿多元,新修梯田72万亩,全面解决全县12.7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口粮田问题,梯田累计达到228万亩,人均达到6亩,使全县梯田化率达到85%以上。

新闻推荐

环县:喜看百姓生活“新三样”

本报通讯员陈建宗春节期间,笔者在环县农村过年,在除夕团聚和走亲访友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中,除了感受到喜庆、祥和的浓浓年味,还看到了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小汽车、太阳...

环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