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己较劲的秦宁
胜利油田宣传文化中心记者 于佳
引子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全国妇联公布了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名单。其中,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首席专家兼博士后站副总工程师秦宁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工作多年来,秦宁怀揣为国找油的梦想,始终坚守在石油勘探生产和科研工作最前线。截至目前,完成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等项目18项,出版专著2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发表论文48篇,用科技成果助力国家石油勘探。
2015年以全优成绩出站的博士后,入职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从事勘探科技领域的地震资料处理工作;
胜利油田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创新团队的成员,在胜利油田东部老区长期稳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中国石化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胜利油田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称号于一身。
采访前,翻阅了大量关于秦宁的素材和报道,各种耀眼瞩目的工作履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女强人”“工作狂”“标兵”“劳模”。仿佛在她的世界里,工作就是一切。
带着这种疑惑,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拨通了她的电话。大约15分钟后,在约定的地点,我们见了面。
站在阳光下的秦宁,裹着一件紫红色长款呢子大衣,齐肩短发,头顶扎着一束小辫子,一副圆形镜框架在鼻梁上,微笑起来,透着书生气的脸上露出几分羞涩。
“你好,我是秦宁。”一句简单干脆的介绍,让我在陌生路人里快速锁定“目标”。没有过多寒暄,采访就在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中开始了。
她给我讲了她的工作,讲了她的成长经历,讲了她的丈夫和孩子。在一个个故事背后我才发现,原来在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物探领域以及众多光环背后,这个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女工程师,其实活得很真实,真实的就像一个熟悉多年的老朋友。
“我不是科学家”
两年前从青干班培训回来,秦宁多了一个雅号:科学家。
这个显得既高雅又富有哲理的称呼,是她青干班同学潘晓晨起得,尽管他并没有见过科学家。
2019年,二人一起去北京参加中石化举办的第一期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示范班。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一个环节是畅谈关于“未来工作目标”的话题。轮到秦宁时,她站起来,很认真地说:“我就想把物探技术搞好,为祖国找到更多石油。”
或许是因为这句话,也或许是秦宁当时认真的模样,给一同前去学习的潘晓晨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这句话如果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我会觉得很假,但是在你身上,却让我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直到今天,潘同学的这个点评,依然时常回响在秦宁耳边。
“哈哈,我可不是什么科学家,顶多算个工程师。”每当这时,她总是笑着解释道。在潘晓晨看来,“科学家”这个称呼并不是莫须有,一是因为她参加过“未来科学家”创新能力提升班的培训,二是因为他觉得秦宁本身就在搞物探方面的学术研究,这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既陌生又神秘的领域。
和潘晓晨一样,六岁的女儿也一直对秦宁的工作很好奇:“妈妈,你是医生吗,怎么老是穿着白大褂?”
“人生病了,医生会给病人拍CT片,这张片子能帮助医生找到病人身体里哪个部位生病。妈妈的工作是给咱们脚下、一个你看不到的世界拍CT片,寻找和发现哪里有石油。白大褂就是妈妈的工作服。”每当这时,她总是这样打个比喻。
一次,女儿生病,秦宁带她去医院拍片子。从检查室出来后,她指着坐在一旁的医生说:“你看,妈妈的工作就和这个叔叔一样,叔叔是给病人拍照片,妈妈是给地层拍照片。”
站在一旁的女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秦宁指的拍照片是物探,她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呈现出一张完整的图片,为地质人员寻找石油提供勘探依据。
然而,随着油田发展和勘探开发难度逐年加大,石油在地下变得越来越难找,也给这双能够穿透地层的“眼睛”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学上做个CT可以360度照一圈,每个方位都能成像,而物探采集只能在地表拍摄。想要在一个平面把地下轮廓勾勒出来,这项工作在秦宁看来很难。
不过,再难的事情也怕碰上爱较劲的。
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目标逐渐转向复杂隐蔽油气藏,如何能够给地下油气藏拍出一张更清晰的照片,成了秦宁一直思索的问题。
任何核心技术都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勇于创新,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践行石油强国之志。从那个时候,她萌生了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想法。
可是,研发哪有那么轻松啊!
问题出现,推翻重来;再出现,再推翻重来,常常为了一个程序问题的解决、一个参数的调试,反反复复十几次,却找不出问题在哪儿。
那段时间,她就像魔怔了一样,吃饭想,走路想,就连睡觉闭上眼睛还在想,脑子里全是成像的模型和公式。
最终,她带领团队创新研发了高斯束成像软件模块,类似于将手机单摄像头照相变成了多摄像头成像,不仅提高了成像分辨率,该技术还为推动胜利油田深度偏移的实用化进程作出贡献。
男人堆里的“女汉子”
17年前在大学志愿书上填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时,高中毕业的秦宁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她唯一的担忧,只有同学的那句话:“以后不会去加油站吧?”
“没事,起码不用出海。”
按照当年的高考分数,秦宁原本还有一个选择———中国海洋大学,经过考虑,后来她果断选择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其实这个专业,也算不上盲目选择。
35岁的秦宁出生在平度市,上高中时,她经常听到周围有放炮的声音,上下学的路上,偶尔还会看到几个身穿工装、背着一捆捆线缆的人。经过打听她才知道,距离他家20公里外的昌邑市柳疃镇,有一个潍北油田,那些人是在找石油。
“放个炮就能找到石油?”
她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但也被这种神奇的技术深深吸引着。“如果真能依靠这种方式为国家找到石油,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石油还没找到,她先被“扔”进了男人堆。
大一新学期一开学,秦宁傻眼了。放眼望去,全班三十多个同学,只有五六个女的。后来听说,女同学大多去学地质专业了,物探是男人的世界。
大学本科四年,“物以稀为贵”好像并没有让秦宁感到什么优越感。在舍友冯玉苹的印象里,唯一有存在感的时候,就是每个学期末,男同学们跑过来借笔记抄。
本硕博多年后,好不容易从“男人堆”里走出来的秦宁,走进另一群男人堆。
潘晓晨觉得,秦宁的性格大大咧咧,有时候像个男孩子,身上虽然有科学家的潜质,却没有科学家的距离。
冯玉苹经常坐在办公室听到秦宁的大嗓门儿,“声音总是比人先到,隔老远就知道她来了。”以至于上大学那些年,一宿舍人每天的生活佐料,就是听秦宁就着方言给她妈妈打电话。
别看性格大大咧咧,她在婆婆眼里却是个十足的巧媳妇。当然,最擅长的不是做饭,而是修电器。
无论是孩子摔坏的玩具,还是各种出现故障的家用电器,只要交到秦宁手里,没有不起死回生的。为此,她还专门从淘宝上买了一套电烙铁。
去年夏天家里的空调扇坏了,她二话没说大卸八块,研究起各种电路板。每天在单位搞完科研,下班回家就变身修理工,各种零件摆满一地,各种焊件堆在一起。
好几次,婆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她“不行算了吧,别捣鼓了,再买个新的”。她却不甘心,一口气捣鼓了好几天,最后愣是给修好了。她说,这是她修过的难度最大的电器。
家里的下水管线坏了,她就从市场上买根新管子,回来自己卸下来再装上。每当这时,孩子总喜欢跑来凑热闹,恨不得把小脑袋伸进去,比妈妈还忙。
有一次,秦宁看见邻居在联系上门维修,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下水道堵了。“这还需要找人吗,自己修就得了。”她惊讶地问道。
“这玩意儿自己哪会修啊。”邻居说。
听了这话,她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些玩意儿坏了可以找人修啊,我还以为都是自己修呢。”
秦宁说,这手“绝活”全拜大学的焊接课所赐。那时候,什么电饭锅呀、收音机呀,她和舍友全修过。
我不会丢掉技术
性格大大咧咧的秦宁,工作起来却很认真。凡是熟悉她的人,都这样评价。
在冯玉苹印象里,大学时期,秦宁带动着同宿舍人一起学。只要有她在的地方,不好好学都觉得对不住学费。即便后来两个人分到同一家单位,工作中的秦宁依然保留着她曾经熟悉的样子。
有一次大概是快过年了,同事们在机房聊天,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就看见秦宁趴在电脑前,很认真地编着程序,非要把活干完了才行。
爱和自己较劲这“毛病”,秦宁从上学时就落下了。
每天放学后,她一定会第一时间把作业写完再玩;学期末考完试返校拿成绩,别的同学都在忙着玩,她却在忙,忙着写作业。经常是学校刚放假,作业已经写得差不多了。
“干不完事情,连觉也睡不着。”有时候,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强迫症。以至于连她的妈妈都跟妹妹说:“以后就好好向你姐学习。”结果这一学,妹妹就考到了国外读博。
如果说上学时的认真是为了“用知识改变命运”,工作后的认真在秦宁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探带来的魅力。
物探也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就是利用物理方式,在地下激发出地震波,通过信号接收器把这些地震波收集起来,勾勒出地下的构造和样子,帮助地质学家分辨地下是高山还是河流,是泥岩还是砂岩,寻找石油的影子。
哪些数据有用?如何把有价值的数据筛选出来?怎么让片子呈现得更加完美?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各种问题就在秦宁的脑子里不停地转。
面对冰冷的计算机和海量数据,在很多人看来,这项工作枯燥得很,秦宁却十分享受这其中的乐趣。
“特别是做出来的片子能够给地质人员勘测带来帮助时,就会觉得特别开心。”她说。
在她看来,石油是国家的命脉,国内有那么多油田企业,但每年依然有大量原油依靠进口。虽然不断倡导绿色能源,但这是环境发展的需要,纵观我们的生活日常,方方面面都需要石油,就连衣服的材质有的也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
近年来胜利油田立志打造“百年胜利”,对于已经走过了60年的老油田,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资本从哪里来?“需要的就是不断发现新储量、新阵地。这对我们搞物探的人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秦宁说。
让她欣慰的是,这些年胜利油田的物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从三维高精度到高密度,从单点高密度到全节点高密度,一次次技术上的突破,带来的正是储量的发现,还有不受制于人的底气。
秦宁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房间不大却干净整洁,这是她竞聘上首席后单位安排的。除了写论文和汇报材料的时候,平时她很少来这里,“我更喜欢在机房和大家在一起的氛围。”
2015年入职物探研究院后,秦宁师从中石化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领域(地球物理勘探)首席专家王延光,当时的王延光任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院长一职。
多年过去了,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她都铭记老师当初送给她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丢掉技术。
“国家和油田培养了我,我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我要用手中的技术帮助地质家找到更多石油,回报祖国、回报油田。”秦宁说,无论如何,她也不会放弃技术,“只要国家需要我。”
新闻推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中老年人都喜欢上学习舞蹈,一方面用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跳舞是一件非常优雅的事情,中老年...
平度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