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赴任一年 穷村面貌大变 驻平度白沙河街道西洼子村“第一书记”姜书逸带领村民引种丹参 效益可观

青岛晚报 2019-11-05 07:18 大字

金秋的田野里一派收获的繁忙景象,平度市白沙河街道西洼子村村干部赵学涛的地里也不例外。“这就是丹参,你看长得多好!”赵学涛提起一株抖落泥土,露出了橘红色的根系展示给大家看,“现在行情,干丹参是1公斤12元,看这长势一亩出500公斤干丹参没问题。”

旱土薄地种植名贵中药材

赵学涛通过种植丹参终于让村里的“薄地”有了高收益,而这还要感谢村里的“第一书记”姜书逸。2017年9月,作为青岛市派第一书记,姜书逸从青岛市委办公厅组织人事处来到了平度市白沙河街道的脱贫攻坚村——西洼子村。村里没有经济收入,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姜书逸来到后把精力放在改善村庄面貌上。2018年,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告一段落,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随之成为他工作的主要方向。

“全村360余户,1300多亩土地都是浇灌不上的‘旱土薄地’。”经过前期工作和调研姜书逸了解到,“要斩断西洼子村的穷根,就要改变村民的种植结构,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经过多方考察,他和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凤春发现,一种活血化瘀的中药材——丹参具有耐干旱、易管理、收益相对较高且稳定的特点,符合村庄实际。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日益重视,丹参制备的丹参茶,作为饮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销路很好。

每亩纯收益达3000多元

找准方向后,西洼子村召开会议鼓励村民自愿转向丹参种植。“可会开了,动员也做了,大家都对这种陌生事物持怀疑态度,不愿尝试。”赵凤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前一天给村民做通了工作,过了一晚又变卦了。眼看好事要泡汤,作为村干部的赵学涛主动站了出来:“我流转了100亩,今年我先种上,给大家伙趟条路。”就这样,2018年春天,按照每亩9千至1万株的标准,赵学涛的百亩农田改种上了丹参。

去年秋天到了收获季,收购商现场一看,表示丹参前期缺水,产量没有提上来,这样卖了赚不了多少钱。赵学涛急了,不是说耐旱的草药嘛?姜书逸帮着联系咨询种植专业户了解情况。“耐旱也得先扎下根才行。”原来,去年春天村里少雨,井里也没水,赵学涛就将就着把苗“干”种了下去,导致丹参前期扎根晚,生长慢。“这可咋办?”人家表示,没事让丹参再长一年,明年再卖赚得多。

转眼一年过去,不少去年看着赵学涛闹“笑话”的村民来到田里见证今年的收获。一簇一簇粗细均匀的橘色丹参在阳光下很是漂亮,每亩3000多元的纯收益更是让人兴奋。“这次信服了,比过去地里没多少收益强多了。”“苗子多少钱一棵?”“今年能赚多少钱?”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摩拳擦掌、准备来年试一试。

深加工收益

村民林广明去年带着试试的心态也种了2亩丹参,今年取得的收益让他更加坚定了种植丹参致富的信心,“之前我还怕种丹参卖不了几个钱,现在看来担心都是多余的,来年我要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到20亩。”林广明一脸兴奋地说道。

丹参的种植推广,不仅引领附近的村民渐渐走上种植致富路,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今年,赵学涛雇用了近30人负责100亩丹参的播种、收割以及后期加工,为这些村民的家庭年收入增加近4000元。

“制作丹参茶出售,价格还要翻倍,农民经济收益更高。”近期,姜书逸结束了驻村工作,但帮扶没有止步。他还要继续帮着这帮“亲戚”搞好丹参种植和深加工,把西洼子村变成胶东地区丹参种植专业村,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丙政通讯员金继浩

新闻推荐

奇葩!酒后骑摩托车处理违法 平度一男子自投罗网被查

本报11月4日讯(记者宋祖锋通讯员李燕)酒后骑着摩托车去处理违法,离开时遇到外出返回的民警,平度一男子酒驾自投...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