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饱吃好到吃出健康 改革开放40年来市民养生理念和方式发生巨变

半岛都市报 2018-10-29 05:49 大字

如今市民餐桌上的饭菜越来越多样化,也更侧重营养搭配。文/图半岛记者赵君瑶

日前,青岛市老龄办公布数据,截至目前全市申领百岁补贴人数为1046人,其中女性830人、男性216人,年龄最大的是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巡寨村114岁的刘珍花。据分析,居民平均寿命延长,与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健康养生理念转变等因素息息相关。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改革开放40年来岛城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养生理念有哪些变化?如何建立正确健康的养生理念呢?近日,半岛记者采访了岛城文史专家鲁海和青岛市饮食文化研究会有关专家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尤其近十多年来,市民从单一的追求吃饱到注重营养成分,再到今天的营养均衡、搭配以及追求物质和精神双方面养生,市民的健康养生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前“白胖”为美

如今都忙着减肥

“改革开放40年,市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变化太大了!”文史专家鲁海说到这个话题,感慨万千。

“那个时代很多东西包括粮食都是定量供应,我那时在图书馆工作,一个月是28斤粮食。”鲁海对记者说,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填不饱肚子,只要吃饱就行,哪还能想到养生。

“现在时代变了,市民养生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的观念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鲁海说,以前一斤粮票可以买一斤面,也可以买五斤地瓜,很多人为了填饱肚子,放弃买面去买地瓜吃。“谁要是被夸白白胖胖就很高兴,说明吃得饱啊,生活好啊。现在正相反了,瘦身、减肥当道,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忙着减肥,审美观也不同了。”鲁海颇有感触地说。

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鲁海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养生秘诀,除了规律生活、饮食清淡,他还坚持每天写点东西,“上周我刚和出版社又签了约,准备写新书。”鲁海笑呵呵地说,要多活动,多用脑,笔耕不辍,这样才能增强记忆,防止老年痴呆。

买不到的限量品

摆上了百姓餐桌

鲁海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人们购买粮食、副食品都要去专门的国营粮店、肉店、副食品店等,“很多东西都是限量的,过年可以买3瓶青岛啤酒,老酒则要医院开证明才能买到两瓶,普通人根本买不到。”

即墨妙府老酒总经理于渊超对记者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酒是产妇坐月子必喝的,因为老酒舒筋活血、排毒排湿,对产妇的身体恢复大有裨益,但因为限量,所以能喝到的人不多。如今老酒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不仅仅是产妇喝,中老年人喝,年轻人也很重视养生,开始喝老酒。

“黄酒虽好,但要学会喝,才能对身体健康更有效。”于渊超提醒说,“喝老酒要注意不要加姜,姜在民间素有‘早上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的说法,老酒本身就是温性的,所以没必要加姜。其次,喝老酒不要烧开,冬天喝老酒稍微温一下就好,和体内的温度相契合,夏天喝的话常温就行,烧开则会破坏老酒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老酒大众化了,海参也走入寻常百姓家。海参一度因为价格高,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所以民间就有“有钱的吃海参,没钱的搓脚心”的俗语。而如今,海参已成为常见的滋补品。“以前哪买得起海参,每年秋冬进补的时候,只给老人买点尽尽孝心。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吃海参,大人和孩子每天早上都吃上一个。”家住延吉路的马女士说。

养生方式多样化

养生群体全民化

除了海参、老酒这些养生的食材,市民餐桌上的普通饭菜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革开放之初,餐桌上一年到头以吃粗粮为主,细粮一般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随着时代发展,粗粮食品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现在又变了。”鲁海笑着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养生,追求原生态,曾经被抛弃的粗粮,成了被追捧的“养生”菜,玉米、地瓜、窝窝头重新成为饭桌上的宠儿。

记者从青岛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了解到,近些年来,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市民的养生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食材方面,以前主要是吃饱,然后考虑营养成分。现在在考虑营养成分的同时,市民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更注重均衡和搭配。”青岛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锡芬告诉记者。

“一说起养生,以前的老观念就是煲个汤,吃吃喝喝,甚至有些人会用一些偏方来补身体。”王锡芬说,现在市民的健康养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养生知识的普及,养生观念比以前更科学、更全面不再盲从,养生的群体也从以前的以老年人为主,变成了全民养生,包括中年人、年轻人,甚至大学生都开始注重健康、养生。养生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是饮食方面,还包括健身提高身体素质、精神方面的追求等等。”

“为了应对新的形势,我们研究会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引导市民建立健康的养生理念,包括对餐饮机构进行指导、餐饮企业负责人进行各种培训等等。”王锡芬告诉记者。

据介绍,虽然市民的健康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吸烟、过量饮酒、“三高”饮食(高油、高盐、高糖)、运动少、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仍是影响市民健康的杀手,也是造成慢性病和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市民仍需要自我约束,建立更合理的健康观念和养生方式。

下班后首选放松方式很多人选择健身

“我不在健身房,就是在去健身房的路上。”这个签名反映了如今市民健身的火热程度。据了解,青岛市大小健身俱乐部达到四五百家,英贝力健身连锁董事长孙永生告诉记者,在自己一家连锁店方圆三公里内,就有近10家知名品牌的健身场所,密集程度可见一斑,健身成为很多人下班后的首选放松方式。

孙永生说,他做健身行业已经近10年了,深感这些年市民健身意识在不断提升:“以前走进健身房的大都是年轻人,年龄段大都在18岁到40岁之间,老年人几乎没有。现在,中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40岁以上的占一半以上,包括很多六十多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已经把健身、锻炼当成了一种习惯。”

家住崂山区的赵雷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健身养生达人,他已经60多岁即将退休,但身材挺直、头发乌黑的他看起来只有40多岁。“我坐公交车打老年卡,经常被司机和乘客质疑。”赵雷笑着说。

赵雷告诉记者,以前他对养生、锻炼的观念也很淡薄,大约10年前,由于工作压力大,他血压一度很高,经常感到头晕,这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锻炼身体,这一坚持就是10年。赵雷坚持每天游泳,而且不熬夜、不做低头族,“现在我体质非常好,很少感冒、生病,没有白头发,而且眼睛不花。”

“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也增强了,很多人也开始锻炼,但是有些人自律性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效果甚微。”赵雷说,锻炼的核心是坚持,哪怕每天半小时,一定要坚持。“我当初在藏区旅游时都坚持做运动操,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还每天坚持做60个俯卧撑。”除此之外,他认为心态也很重要,一定要保持乐观平和。而最让赵雷引以为豪的是他在南极圈跳水的经历,并获得了证书。今年年初,他启程去南极旅行,船上一共198人,下海游泳的仅有二十几人,包括探险队员、船员等,赵雷是为数不多的游客之一,“当时水温是-4℃,没有很棒的体质根本不敢游,一下水就冻僵了。”

1

3

2

新闻推荐

艰苦奋斗闯关东, “山东乡音关东行”孙吴

乔玉花(平度村村民)。文/图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宗绪昌八月的塞北大地,正是小麦收获的黄金季节,广袤的田野上麦...

平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度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