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百姓变身“葡萄达人” ——走近仁兆镇远近闻名的沼液葡萄“达人”史连东
文/图半岛记者王晓伟见习记者李珊通讯员崔汝平
史连东,是青岛平度市仁兆镇一位农民,今年46岁,是平度市老史家家庭农场场主,自1990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一直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广沼液葡萄种植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沼液葡萄“达人”。曾先后被评为平度市文明市民、平度好人、仁兆镇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老年科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重视农业科技,走专业化之路
史连东在工作过程中一直很重视农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他说,“只有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够指导实际农业种植。”他先后参加了青岛市委组织部城都村政学院支部书记培训班、山东省农业厅全省蔬菜生产信息员培训班、青岛农业大学家庭农场培训班、青岛市现代青岛农场主培训班等培训学习,从理论上武装了头脑。由于坚持工作在农业科技第一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了多项沼液葡萄栽培方面专业技能。
2012年,史连东建立平度老史家家庭农场,流转土地300多亩,自2015年开始用沼液做葡萄肥料,使葡萄品质大大提升,知名度大大提高,每年来旅游观光、采摘沼液葡萄的达5000多人次,成为平度一热门旅游景点。2017年和201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采访报道,农村大众、青岛晚报等多次宣传报道。
自参加工作以来,史连东一直坚持在农业科技第一线,参建多项农业科技试验,其中,用沼液浇灌葡萄、土壤酸化改造、大拱棚春季葡萄栽培、草莓用沼液施肥等试验均获得成功。严格按照“绿色”标准,全力打造和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通过多施沼液,为进一步促进葡萄高产与提高果品质量夯实了基础。
规范化经营,帮助农民创收
2016年,史连东结合农村旱厕改造,对改造后的厕所产生的废弃物实施分类处理,配套建设相应沼液储存池,鼓励购置槽罐车推广施用沼液。在不断探索完善中,“沼液+农场”的结合方式下还田的同时,也通过公司化运作,建立了专业化的沼液收集队伍,实行社会化服务,从根本上解决沼液的出路。同时,为发展绿色有机葡萄提供了充足的肥料。山东省委农工办、中央电视台推广了“改厕+农场”的运用模式。史连东在创新农业模式的同时,还在不断探索规范化的经营之路。
据了解,老史家家庭农场采用“农场加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订单生产、网站推广、客户推介、人员推销的方式;运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集约化经营,提高了葡萄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该农场不用化肥农药,拒绝膨大剂和催熟剂,采用沼液灌溉,绿色生态无公害,回归小时候我们吃过的葡萄的天然芳香和甘甜。通过科技实践,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管理模式的道路,对提高农业“四技”、“三创”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为乡村振兴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了成功经验。
据悉,史连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利用田间学校、庄户学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00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农场先后被授予青岛市、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青岛市优秀田间学校的荣誉称号。
百年祖训传承,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村里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进村主路也没有啊,脏水湾里夏天臭气熏天,小孩子下雨天要踩着泥巴上学。”作为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史连东说起了村庄以前的样子。
“这片地距离村庄有12里地,每人才几分地,耕种不方便。”史连东指着一片葡萄大棚介绍说,他们村的口粮地均分到了离村庄如此之远的地方,过去都是低价租给外村人耕种,现在他把300多亩土地流转了过来,通过成立老史家家庭农场发展起了沼液葡萄种植,吸引村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30岁的史大鹏就是听了史连东的话,回到村里也跟着建起了两个沼液葡萄种植大棚。“史书记经常过来,提供沼液原料和技术指导,我家的葡萄也是通过他代销,一点也不愁卖。”几年来,史场长带领村民拆违、修路、谋生路,前高戈庄村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仁兆镇前高戈庄村村民绝大多数为史姓,在村西北,有一座150余年历史的史氏祠堂。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刚正不阿,忠勇为国,谨身勤业,诗礼传家”的祖训家风又流传盛行开来。村里谁家遇到难事了,大伙都会伸以援手,谁家有喜事了,也是全村一起道贺。去年秋天,史连东从一位自青岛来老史家家庭农场采摘旅游的游客处偶然得知,青海玉树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孩子上学困难,他当即委托这位游客通过青岛慈善总会认领资助了5位藏族儿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史连东在给农民讲述沼液葡萄种植技术。
◤沼液葡萄。
新闻推荐
文/图半岛记者禚佩佩见习记者郭巧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平度市的医疗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日渐提高...
平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平度,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