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今天一起见证“最美夕阳婚礼”

青岛早报 2017-10-28 04:16 大字

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大红的喜字贴在了新房门上,大红的被面映红了“奶奶新娘”的脸,王风顺和李书花老人今天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期待一场温馨而又浪漫的“最美夕阳婚礼”。昨天,记者来到平度市社会福利中心探访,看到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为“最美夕阳婚礼”做着最后的准备。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多家单位看到青岛早报对 ‘最美夕阳婚礼\’的连续报道后联系我们,要为这场喜庆热闹的婚礼锦上添花。 ”平度市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张大伟说。

王风顺和李书花老人坐在新房里。

昨天上午,平度社会福利中心的广场上响起了喜庆的锣鼓声,盛装打扮的10多名老人挥动着腰间的彩绸,绕着广场扭起了大秧歌。旁边的7名老人敲锣打鼓配合着,还有数十名老人在现场围观。

走在秧歌队最前面的老人名叫张文荣,她今年已经80岁了,是平度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自费老人。她讲述自己从12岁就开始跟着村里人扭秧歌,直到后来上了年纪,扭不动了。今年3月入住福利中心后,她跟着秧歌队重新扭秧歌锻炼身体。 “去年举办‘最美夕阳婚礼\’时我还没有入住福利中心,光听老伙计们说当时有多热闹,这次我要参与到婚礼中,自己感受一下。 ”张文荣说。

83岁的姜淑娥说,平时扭秧歌最起劲的就是王风顺老人,他是五保老人秧歌队的队长,这次他举行婚礼,秧歌队的老伙计们也要表达一份心意,大家没钱给他送礼物,就主动排练秧歌,等着婚礼当天,帮他好好热闹一下。

记者随后来到五保老人的新房探访,护理员们正在新房里忙着贴喜字,身体比较好的几名五保老人也主动过来帮忙收拾。护理员说,王风顺和李书花的新房被安排在王风顺的房间,目前新房已经收拾干净,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护理员还给双人床换上了大红床单和被罩。记者看到新房的走廊里已经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王风顺和李书花老人看到漂亮的新房,笑得合不拢嘴。

【看点】

央视《夕阳红》今晚讲述最美“黄昏恋”

今日,也就是王风顺和李书花老人结婚当天下午5点20分,CCTV-12《夕阳红》栏目将推出重阳节特别节目《老伴 我们结婚吧》。王风顺、李书花和平度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另外两对老夫妇于希江、辛常芝,赵振同和刘珍英,一起亮相央视,秀甜蜜,晒幸福,分享他们的最美“黄昏恋”。央视主持人黄薇、录制过4000多场婚恋节目的情感专家王为念和主要研究老年人心理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大华将共同探讨老人在黄昏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昨天,上百名市民给早报发来短信,表达对“爷爷新郎”和“奶奶新娘”的美好祝愿。平度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运营方青岛言林健康公司负责人表示,邀请岛城市民来平度市社会福利中心,参加这场“最美夕阳婚礼”,现场为老人送上祝福。如果您愿意参与到最美“夕阳婚礼”的筹备中来,或者希望表达对五保老人的祝福,请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或者发送短信到18661788396,老人们期待你的鼎力相助。 记者 黄飞 摄影报道

六旬老人办起小小文化站

岛城许多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 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身边的文化生活默默奉献

专门为社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歌曲集,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把“农家书屋”变成乡里乡亲学习交流的文化小站……在岛城,有许多年过花甲的老人退而不休,他们有的为了丰富身边居民文化生活而忙碌,有的在为了地方文化的延续默默奉献。

人物1:智树春 汕头路社区居民

创作歌曲丰富老年人生活

“现在的中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单调,他们有的竟还在唱上世纪的歌。 ”说起自己的见闻,智树春不自觉地提高了嗓门。身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退休后他投身社区文化活动,谱写了大量表现当代中老年思想情感和时代风情的新歌。此外,智树春还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频繁穿梭于社区街道、军营、学校做公益讲座。他希望继续发光发热,只要还能走动,就一直做下去。

“别看我已经70多岁了,还想多为社区做点事情。 ”智树春退休后回到社区,他发现很多老年大学声乐班、群众合唱团,绝大多数还在演唱着上个世纪的一些经典老歌,这让他多少有些惊讶。 “中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 ”但表现当代中老年思想情感和时代风情的新歌,常常是“芳踪难觅,一歌难求”。为此,智树春开始筹备出版发行创作歌曲集,专门为社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收录的200首抒情歌曲中,有《左邻右舍》《当我老了》《老夫老妻》等已在省市乃至全国流传的歌曲。

人物2:王法伦 退休教师

“农家书屋”里走出“文化雷锋”

63岁的王法伦从1972年开始担任村小学教师,1978年10月他开始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人员读书看报、书法教学、家中升国旗,累计参加志愿服务20000多小时,他甘当“文化雷锋”46年,累计免费为村庄单位书写各类标语、店面广告牌等4000余幅,为群众书写各种对联10000余副。

王法伦祖孙六代都是私塾先生或教师,堪称“六代师德耀华章”。王法伦为了给四世同堂的六口之家和当地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于1987年10月腾出两间房屋开办30平方米的怡弘斋 “农家书屋”。目前藏有党报党刊、教育、书画、早年手抄医药良方、少儿及农业知识六大类图书10000余册。在工资很低的情况下自费订购“红蕾、小葵花”等图书,让孩子们在节假日有个读书的地方,使学生们开阔了视野。

王法伦还经常为镇(村)老干部写材料,宣传老干部的先进事迹;他冒着严寒酷暑到各村了解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等先进事迹,编写材料,整理上报。

记者 于顺

新闻推荐

400多斤重面塑问鼎基尼斯

早报讯18种地标产品集体亮相、八大菜系名厨竞技、重达400斤的“徐万且(jū)面塑”通过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昨天,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在平度开幕。本届养生美食文化...

平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度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