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二届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在平度举行 百名诗人共话乡村诗歌新观点、新共识

半岛都市报 2017-08-03 15:20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宗绪昌

7月29日上午,第二届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在平度华玺大酒店举行,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诗探索》理论卷主编、著名评论家吴思敬主持,邀请诗刊社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商震、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孙基林、诗刊社编辑部主任、著名诗人蓝野、第二届“诗探索·春泥诗歌奖”获得者赵亚东、黄小培、徐晓等近百名诗人参加,与会专家对中国乡村诗歌的走向阐发新观点,达成新共识。据悉,本次活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诗刊》社、《诗探索》编辑部、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平度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共平度市委宣传部、平度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春泥诗社协办。

吴思敬说,平度是一个有强劲的发展态势,有强大生命力的城市,它现在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各方面,都展示非常好的发展态势。本届“诗探索·春泥诗歌奖”获奖的三位青年诗人都是来自农村,都是在诗歌中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乡村诗歌、乡土诗歌新的特点。本次研讨将对乡村诗歌的概念做一下研讨,对于乡村诗歌如何写作做一种探讨。

“乡村诗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乡村事物和乡村经验,而是对整个人类和大自然进行一种有温度、有情怀的关照。诗人应灵活地穿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从更高更广的视域里进入文化乡愁层面。乡村诗歌为我们寻找故乡,寻找一方宁静的家园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幼时的乡村成长经历是徐晓书写乡村诗歌的创作源泉。

商震说,现代中国乡村诗歌缺乏“有效性”。诗歌是一个非常真实的表达,家乡母亲的一句叮咛、屋檐下回家的燕子、一口老井……有效的表达才能正确释放诗歌的情感。当下好多诗人善于在纸上撒娇,在诗歌上过度赞扬和贬损,无法完成诗歌所赋予这段感情的真切感受。同样,蓝野也认为,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诗人只有脚踏实地看当下乡村,直面生命的疼痛才能写好诗歌。

孙基林认为,当下的“乡村”更多是一种场景,一个栖居之所或活动空间,也是被书写和表达的对象与客体,客观上它与城市对举但并不必然对立,而就书写与书写者主体而言,他可以是一位侨寓都市的作者反身书写与讲述他曾经的乡村经历和故事,也可以是一位生于都市并久居都市的“异乡人”对乡村的观察、经验甚至想象,更可以是生于斯而又长于斯的土著“原乡人”对其乡村生活的全方位体验、呈现与表达。“乡村诗歌”应多一些乡村元素,其重心应在于如何体现乡村的内在属性与外延意义,比如它的自然性,它的田园现实,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社会进步,中国乡村从早前的农耕社会跨越工业化,而进入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社会,其观念不可能不受现代意识的陶洗,乡村诗歌也必然具有了某种现代性,也呈现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新闻推荐

□蟊贼集市行窃得手,便衣搜寻人赃俱获”

本报讯近日,在平度市东阁街道炉坊集市上,刘大姐推着电动自行车在衣服市上闲逛,在挑选衣服时猛然发现挂在车上装有手机和现金的手提包不翼而飞,刘大姐赶紧拨打了110。接到报警后,平度市公安局崔召派出...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