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秋故城——祝丘◎ 王兆军 著

临沂日报 2016-12-21 00:00 大字

连载(8)

扩建祝丘建制即丘

这里需要系统全面地认识一下历史上的祝丘。

商代,祝丘一带是一个文化中心。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写道:“商的始祖是契。从契到相土,只有三代,活动中心迁徙了五次;相土以后,自昌若到汤,共十一代,又迁徙了三次。这样迁来迁去,其活动中心区域大都在今山东省、河南省境内的黄河两岸。”商朝最初的首都在山东曹县一带。后来所谓“夷代夏政四十年”,主要是指太康失国后东夷部族夺取了夏的权力。

年,考古部门对祝丘遗址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至少在汉代,这里已经有若干个自然村,自北向南依次是张、赵、周、王四个故县村。张家故县以北余米处尚有城墙遗址一段,东西长米,南北最宽处为米。城墙顶部厘米为汉文化层,有大量瓦片挤压,以下都是灰土层,含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的各种陶片,层位错乱混杂,系筑城时堆积而成。在灰土层中还可看出层层夯土迹象。该遗址下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城墙北部及西部有一道水沟,当为护城河遗迹,因其形似弯月,当地群众称之为月河。相传现在的村庄是明洪武年间(-年)人们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的,名为“故县”,即“旧县城”的意思。四村同名并列,各冠姓氏,以张氏为主的村即“张故县”。

祝丘作为一处城池的概念,还可从附近的村名得到一些启示。四故县的东边,依次是楼子村和桥头村。据说,楼子村曾是祝丘城的东门,那里建有一个城楼,楼子村以此得名。楼子村东就是桥头村,当初那里的护城河上有一道桥,桥头村因此得名。桥头村的东边是旦彰街,意为早晨(旦)太阳照亮(彰)的地方。旦彰街的东面就是汤河、沭河了。

在祝丘的东南方向,紧靠大茅茨和小茅茨,是孙旺村,取子孙旺盛的意思。祝丘的西北则是南旺村,是货物流通的中心。紧靠孙旺村,就是范庄。范,古文中是模具的意思,可以想象,这里不仅有制陶和冶炼的工场,也是当时为制陶、炼铜、冶铁提供模具的地方。祝丘的西部和南部是涝洼地,当地人称之为湖,说明早年这里可能是一片水域,或者湿地沼泽。

祝丘,后称即丘,为汉代县治。祝丘位于汤河西岸,中间有高城,四围土地肥沃,前有沃野,后有清溪,且交通方便。和文姜同时代的管仲、鲍叔牙曾经在此地做生意,相公庄的分金台据说就是管鲍二人当年分金的地方,相公庄也因此而得名。自古至今,凡是商埠要地,必为富庶之乡,今人可以想见当年这一带人烟稠密、车马往来、行旅杂沓的热闹情形。

后来,由于县治转移到现在的临沂,另设琅琊郡(两晋时称琅琊国),祝丘的地位才被取代了。

文姜选在这个地方作为她的别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距离莒国、纪国都很近。齐国一直企图并吞这两个国家,而鲁国必须和这两个邻国保持密切的关系。《春秋左氏传》中多次出现“夫人姜氏如莒”,其中隐含的就是莒国和鲁国的友好关系。鲁国的西南是郑国(齐侯曾向郑公子姬忽求婚被拒),西边是卫国(文姜的姐姐宣姜嫁到那里),鲁国北边的杞国,早就被齐国给灭了。鲁国必须和纪国、莒国保持类似盟国的关系,其自身才能安全。因此,文姜安居于此,有她的政治考虑。当然,祝丘是富庶之地,交通方便,也是她以此作为落脚地的因素。一个大国的公主,所选的居住地一定是相当好的。

祝丘,也就是即丘,在中国古籍中被频繁提及。《水经注》:“即丘,故祝丘也。”有的文献中称之为“祝邱”,有的则称“即丘”。《寰宇记》:“祝与即,齐鲁之音也,其实一焉。” 鲁桓公五年,鲁国在此建邑,设置政权机构。

上面这段话虽然有史可证,但祝丘、即丘为齐鲁同音,则未必然。首先,无论是齐音还是鲁语,这两个字的发音都明显不同。因此,正确的解释应当是:祝丘,是就其功能来说的,即这是一个祭祀用的高丘。即丘,是靠近祝丘所建设的县城,“即”是临近的意思,就像临沂靠近沂河似的。另一个例子是“即墨”,即墨县城因故城(位于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春秋战国时期,即墨是齐国的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即墨城的命名几乎和即丘县城同一个时期,命名的方式思路也一样。由此可见,即丘和祝丘是同一个地方,非因所谓“同音”。

另,鲁桓公五年,这里尚属于“不齐不鲁”之地,鲁国在此建邑,是可能的,但是必定引起过争议,就像耶路撒冷一样。在法理上,这里属于周王室的特别地,是专供祭祀用的地方,鲁国在此设立政权机构,只能说明鲁国当时对拥有这个地方是何等急切!

文姜住进祝丘之后,应该会调查这里的人文地理,并计划扩建。

以下是中国社科院山东考古所对祝丘一带的发掘报告。

史证凿凿渊源深厚

经过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自然断面的铲刮,对祝丘故城的文化信息、城址结构范围与自然地貌的关系、功能区的分布等有了初步认识,祝丘故城遗址平面近似方形,北依自然河道(现茅茨沟),南至赵故县村通往朱楼子村的东西水泥路,东至朱家楼子村西,西至张故县小学。遗址主要由高台遗址和汉代城址组成,面积约万平方米。

遗址北部现存的高台,残高2.5—4.5米,东西米、南北—米,面积约平方米。从地层堆积情况及采集遗物分析,高台地应为新石器至东周时期一处由内、外两圈壕沟构成的高台遗址。分新石器-西周、东周两个阶段(见图六):新石器-西周时期,东西米,南北米、面积3万余平方米,其中内圈围沟面积约占1.2万平方米。

东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狭小的空间已不适应先民日常生活及各类社会活动,为拓展生活空间,先人从外围取土来填平内侧围沟筑台居住,拓展后高台东西米,南北米,面积约5.5万余平方米,其中外圈围沟面积约占1.9万平方米。

现将勘探情况分遗址北、东(新修国道东西两侧)、西、南,及遗址东北墓地5个区域分别予以介绍。

高台之上种植果树苗木,周边种植苗木、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高台之上,是商代,最迟是西周时期建造的祭祀山丘土地神灵的大庙。

大庙应是巨大的木材做成的框架结构,以茅草覆盖,两层或三层楼那么高。《周礼·考工记》说:“商人重屋,茅茨不翦。”就是说,商代的高楼是两层的,上面覆盖了长长的茅草,未加修饰。根据秦砖汉瓦的说法,商周时期还没有砖瓦,所以楼房都是木结构。由此推想,祝丘的高大建筑也是木质结构,至少不能低于高台后边的茅茨村的建筑。 

新闻推荐

中秋乡愁姜炳炎

文/姜炳炎我的乡愁是一份依恋孩提时徜徉在她的怀抱年迈时遥望老家的方向真情伴着泪花闪烁我的乡愁是一首诗歌明月故乡日暮乡关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激荡着一辈辈人的思绪我的乡愁是一坛老酒愈品弥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