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烟台莱文化演变

烟台日报 2016-08-24 07:41 大字

宋志刚

烟台,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濒临黄渤海,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悠久辉煌的历史长河中,烟台先民———东夷族人创造了灿烂的“莱文化”。莱文化是烟台山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文化,已深切地嵌进这片沃土,浸润着这方人的心灵。

莱文化渊源

考古发现,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烟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农业生产和海上捕捞相结合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芝罘白石村人,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史称“白石文化”。白石文化与之后福山邱家庄遗址、长岛北庄遗址、栖霞杨家圈遗址、莱州蒜园子遗址、蓬莱紫荆山遗址等,为烟台大地留下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山东腹地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相比较,有着自己的源头和发展序列,自成体系,独具山海文化特色。

距今5000年前后三皇五帝时期,居于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族人,将自己居住之地称为“天下的中心”,即“中国”,而居于其四方部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据文献记载:东夷是居住于东方各个部族的总称,许多部族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谋生方式不同,进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方文化类型。考古发现,烟台地区夷人文化主要是由嵎夷和莱夷创造的。

据学者考证,小麦发源于中东波斯地区(今伊朗),古代一些携带小麦种子的人群,一路向东迁徙来到胶东半岛,并在此成功培育小麦,故而,胶东半岛成为中国种植小麦最早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也由此拉开了莱文化的序幕。近现代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考证:“莱人之名称来源于莱人首先培育了小麦。”

(一)商朝甲骨文来为麦的本字

来,象形字,甲骨文:,像麦子形,本义为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一来二缝,象芒刺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

麦,形声字,甲骨文:,从夕、从来,来亦声。“夕”为“飧”省,指“晚饭”。来与夕合起来为甲骨文麦,表示晚饭吃小麦做的面食。由此来字在汉字起源形声字阶段前期,加“夕”字底演变为甲骨文麦字。

来(麦),即为外来,来自“天方”,也就是《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所谓的“天所来也”。“天方”乃今中东伊朗地区。《辞源》、《辞海》对来字解释:“小麦名曰来。”

(二)殷周金文来亦为莱的初文

莱,形声字,金文:,从艸、来声,本义为草名,即藜: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俗称灰菜。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苦者常吃的野菜;古代亦指郊外轮休的地、荒地等。《诗·小雅·南山有台》记载:“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周礼·遂人》记载:“莱五十亩。”《周礼·地官·山虞》记载:“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东汉史学家袁康、吴平《越绝书·吴内传》记载:“莱,野也。”《说文解字》记载:“莱,蔓华也。”三国时期吴国生物学家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莱,草名,其叶可食……莱,藜也。”

汉字起源初期,一个字兼司数职、兼表多义现象普遍存在。由古代波斯引进的麦种,在胶东半岛长着莱草的地方开垦种植小麦,因麦与莱形体相似,在称麦为来的同时,亦称莱为来。来字在演变为麦字之后,又在汉字起源形声字阶段中期,加“草”字头演变为金文莱字。而来便假借为现在“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的地方,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等字义,跟去相对。”即往来的来。

(三)来演化为莱后成地名族名

近现代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对来的诠释:“来为麦之本字,来为莱之初文,因其种来,而呼地为来。种来之人,更称其族亦曰来,而来地来族之名因以成立。”来地正是古代文献中记载胶东半岛的莱夷,来族则是东夷族莱夷一支,即莱夷族。《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莱夷作牧,厥匪檿丝,浮于汶,达于济。”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王禹偁《黑裘》诗:“野蚕自成茧,缲络为山紬。此物产何许,莱夷负海州。”清朝经学家胡谓《禹贡锥指》记载:“今登州、莱州二府,皆为禹贡莱夷之地。”

莱文化形成

商末周初,嵎夷消亡,莱夷族建立莱国,故这一时期的文化,史称“莱文化”。莱文化形成之后,不断丰富、发展,日益绚丽多姿,逐步形成烟台山海文化的雏形。

(一)夏商时期的莱夷文化

这一时期莱夷文化以牟平照格庄遗址、长岛珍珠门遗址等为代表,学术界分别称为岳石文化和珍珠门文化。照格庄遗址考古发现,岳石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发展和青铜器出现两个方面。农业方面先后引种了小麦、大豆等农作物,驯养了猪、狗、牛、羊等家畜;铜器铸造技术快速提高,已进入早期青铜时代,青铜器冶铸成为后来莱国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珍珠门遗址考古发现,珍珠门文化时期烟台夷人已经有了较高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开启与辽东半岛、江浙地区及朝鲜、日本古文化交流的先河,为后来齐国正式开通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西周春秋时期莱文化

莱国前期统治中心应在临朐、昌乐附近,疆域范围大致西自莱芜东境、博山、营丘起,东到龙口沿海一带,与山东境内其它古国:齐国、鲁国、莒国齐名。周朝初年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今昌乐境内)。《史记·齐世家》记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营丘之战,莱国败,莱公被迫向东迁都至龙口,因龙口在齐国之东,故史有“东莱”之称。《国语·齐语》记载:“通齐国鱼盐于东莱,使关市讥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

据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等多数学者考证,莱国古都在龙口莱山北麓“归城”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城”地理位置优越,南依广袤丘陵山区,北临辽阔平原,直达浩瀚渤海,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据“归城”遗址发掘文物考证和先秦典籍记载,莱国经济文化相当发达,植柞养蚕历史悠久,当时柞蚕丝唯莱国出产;海水制盐技术先进,齐桓公时,管仲改革,把“通齐国鱼盐于东莱”作为对外开放、搞活经济的一项改革措施,足见莱国丰富鱼盐资源在对齐国和其他诸侯国经济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除青铜器铸造外,采矿冶铁业也很发达。据《叔夷钟》铭文记载,齐灵公灭莱后,因叔夷作战有功,一次就赏其4000多名冶铁工人,可见莱国采矿规模之大、冶铁业之发达。

尽管莱国经济文化繁荣,但终不敌经过姜太公励精图治和管仲改革后日趋强大的齐国,《史记·齐世家》记载:“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十五年),齐国灭莱国。”清朝宣统《山东通志卷二十·封建》根据《左传》记载:“春秋(鲁)襄公六年,齐晏弱围莱,莱共公浮柔奔棠(今平度境内)。棠,莱邑,晏弱围棠灭之。迁莱于郳(今滕州境内)。高厚、崔抒定其田。”

(三)战国及其以后莱文化

莱国灭亡后,其疆域全部纳入齐国版图。齐国为了稳固经营东方的政治地位,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政策,没有完全推行周朝礼制,说明齐国文化对莱文化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使烟台地域文化继续沿着原来的山海文化方向传承、发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始皇在全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等国策,至此,烟台文化完全融入中华文化。

莱文化印记

文化的最大特质是渗透性和持久性,莱文化也不例外。由于烟台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悠久灿烂的人文资源,莱文化在传承莱夷文化,初步形成山海文化基础上,历经沧桑,孕育衍生了秦皇汉武东巡文化、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明清海防文化、近代开埠文化、胶东革命文化、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文化等六大节点文化,演化创造了绿色仙道民俗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紫色葡萄酒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这些文化无不打上莱文化的深深烙印。

莱文化印记主要体现在烟台相关县市区及其山河湾城阁等名称上:龙口市莱山、莱阴河;莱州市及胶莱河、莱州湾;蓬莱市及蓬莱水城、蓬莱阁;莱阳市及莱山;莱山区及莱山,不可磨灭,成为流淌在烟台城市根脉里的永恒记忆,见证着莱文化的辉煌历史。

(一)龙口市莱山、莱阴河

莱山:位于古代莱国归城遗址正南,海拔690米,在胶东半岛不算高山,但是由于其地处渤海湾畔冲积平原,故显得气势雄伟,山上莱草茂盛。《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莱山),此五山黄帝之常游……”《史记·封禅书》记载:“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莱山……”

莱阴河:发源于莱山之阴脚下,系黄水河支流。《登州府志》、《黄县志》均记载:“莱阴河。”当地人称之为“鸦鹊河”。

(二)莱州市及胶莱河、莱州湾

莱州市:旧称掖县。掖县,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记载:“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所在地。晋朝为东莱国治所在地。南北朝,北魏置光州辖东莱郡。隋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改光州为莱州,后又废莱州复置东莱郡。唐朝又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明清为莱州府。民国初年废莱州府设掖县。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

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南北分流,南流入胶州湾,北流入莱州湾,河名取两湾首字而成。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西起东营黄河口,东至龙口屺姆角,是山东省重要渔盐生产基地,拥有潍坊、东营、莱州、龙口等重要港口。

(三)蓬莱市及蓬莱水城、蓬莱阁

蓬莱市:《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蓬莱山在海中。”汉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汉武帝第五次巡幸东莱郡时,在北部海滨筑城望海中蓬莱山,蓬莱地名由此而得。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始置蓬莱镇。唐朝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治所由牟平移至蓬莱,蓬莱遂升镇为县。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登州升为登州府,清代袭之。1992年蓬莱撤县设市。

蓬莱水城:位于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立停靠战船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在原刀鱼寨基础上修筑水城,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1982年,蓬莱水城及蓬莱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位于市区西北丹崖山上,是全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主阁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山顶,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横匾,上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遒劲大字。

(四)莱阳市及莱山

莱阳市:因在莱山之阳而得名。西汉始设昌阳县。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庄宗李存勖为避祖名国昌,改昌阳县为莱阳县。1950年成立莱阳专区。1987年2月20日,莱阳撤县设市。莱山:今旌旗山古名。

(五)莱山区及莱山

莱山区:因境内莱山而得名,1994年12月建区。

莱山:莱山街道马鞍山古名。相传800多年前,一夜之间来了座小山,取名来山,后因山上莱草丛生,遂演变为莱山。

莱相关名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县以上行政建置除烟台外,名称中带“莱”字的只有山东省莱芜市及莱城区、莱西市和青海省曲麻莱县,国际上有文莱国、莱茵河、好莱坞等。

(一)莱芜市及莱城区

西汉时期始置莱芜县:1983年,莱芜撤县设市,1992年,莱芜市升格为地级市。莱芜名称,一种说法,因治所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而得名,莱芜谷系齐灵公灭莱,莱民流播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另一种说法,来源于境内莱柞、泰芜两座小山,而莱柞、泰芜系齐灵公灭莱后,流落至此的莱民居住之地。

1992年,莱芜市升格为地级市,新设莱城区、钢城区。

(二)莱西市

夏商时期属莱夷地。唐朝时期并入昌阳县,隶属莱州;1950年莱西南县与莱阳县合并为莱西县,莱东县改名莱阳县,隶属莱阳专区;1958年莱西县与莱阳县合并为莱阳县,隶属烟台专区;1962年莱阳县又分为莱西县与莱阳县,隶属烟台地区;1983年莱西县改属青岛市

(三)曲麻莱县

建置始于近、现代时期,1952年正式成立曲麻莱县,隶属玉树藏族自治州,其县名系藏语音译。

(四)文莱

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为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马来语:Negara Brunei Darussalam;Negara意为“国家”,而Darussalam意为“和平之邦”,寓意警惕,并求安定。

(五)莱茵河

莱茵河(Rhine River)是北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和荷兰等国,注入北海。莱茵河流经德国的部分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40%,是德国的摇蓝。

(六)好莱坞

好莱坞(Hollywood),又称荷里活,世界电影中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外,每年在此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则是世界电影盛会。

上述名称,莱芜市及莱城区系莱文化衍生,莱西市属莱文化范畴;曲麻莱县、文莱国、莱茵河、好莱坞等系音译,与莱文化无关。

综上,烟台是毋容置疑的莱文化主要起源、发展和传承地区。莱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烟台永恒的宝贵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珍惜、守望、利用莱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神圣的历史责任。相信,创造辉煌历史的烟台人民,一定能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使莱文化薪火相传,永远成为烟台城市璀璨夺目的文脉和符号,绽放出熠熠生辉的光芒。

新闻推荐

变造他人驾照开起长途大客, 青岛男子被拘留15日,罚款4050元扣25分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滕宁宁)近日,莱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查获一名变造使用驾驶证驾驶营运大客车的违法嫌疑人,驾驶员刘某因使用变造驾驶证被行政拘留15...

平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度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烟台莱文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