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年一个台阶 日子越过越甜,一年一个台阶 日子越过越甜

青岛早报 2016-02-19 23:49 大字

[摘要]百姓故事

农贸市场摊主张苏云:

卖菜要检测生意更红火

“我们家这5年可以说是喜事连连,二女儿2012年上了市北区实验小学,大儿子前年有了一份很满意的工作,我们家还买上了房子。”昨日,交运大连路农贸市场蔬菜摊摊主张苏云说。今年45岁的张苏云来青岛已经26年了,作为一名新市民,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和丈夫卖菜,后来在大连路农贸市场经营一处蔬菜摊,因为做买卖实在可靠,现在来买菜的顾客大多是回头客。“这20多年来,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政府对蔬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我们现在每天出售的蔬菜都要抽样检测,食品安全成了每个人都重视的事情。”张苏云说。

2014年,张苏云一家买上一处70多平米的房子,在岛城结束了租房的生活,有了一处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这些,都是靠着张苏云和丈夫起早贪黑忙活蔬菜摊挣来的。“我进的蔬菜,绝对都是质量最好的,虽然价格要高一些,但是回头客更多。”张苏云说,政府对蔬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民对蔬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进蔬菜一是家里亲戚从莱西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后送到青岛,一是直接去抚顺路批发市场采购,都是挑好的。你看那个芸豆,我进货就是18块钱一斤,老客户来了看到菜都不问价,直接就买。”张苏云说,自己进的菜虽然价格偏高,不过老客户都认可。

张苏云家经历的件件喜事在普通市民看来,可能都不算什么大事,但是作为一名在青岛打拼了20多年的新市民,两个孩子都是在青岛出生的张苏云却把这些事情看得很重。首先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从2004年开始,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借读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免费入学。到了2014年,市教育局再次发布新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强调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为外来娃的教育再添一道保障,外来娃不仅可以读小学,还可以与本地孩子一样升入初中和高中。

未来期盼

培养女儿出国留学

“孩子去了附近的市北区实验小学上学,我们家都高兴坏了,能够和青岛的孩子一起接受相同的教育,最起码她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张苏云说,她早就给二女儿做好了人生规划,让女儿好好学习,上完初中和高中后,她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女儿出国留学,从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村民郭广斋:

告别土坯屋搬进大瓦房

告别了低矮破旧的老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83岁的郭广斋老人特地换了一身衣服,打扮了一番之后和外孙们团聚在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老人笑得很开心。“真是没有想到,政府还能出钱给我们老百姓重新盖新房,我们得拍张照片留个念想。”老人笑着说。

郭广斋的家在平度市古岘镇矫家宅子村,这里的村民世代以种地为生。老人有5个女儿,自从老伴去世及4个女儿出嫁后,老人和患有重度残疾的小女儿一起生活。“这残疾的闺女命苦啊,打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瘫痪在床上……”老人介绍说,自己原先还种着约5亩地,每年的收入大约也就两万元左右,除去闺女吃药的钱,几乎没有什么积蓄。随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地也无法再种了,只能靠女儿们的接济生活。

没成想,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年多前,郭广斋居住的土坯房出现了山墙裂缝、屋顶漏雨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整修,可能会坍塌。这座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屋需要整修,但是缺钱,老人很着急,整宿睡不着觉。就在这个时候,村委会的人找上门来,告诉老人政府***的政策,不但可以出资给老人重新翻修老屋,而且还能给老人和残疾闺女办理低保。“我真想不到还有这种好事呀。”郭广斋老人说到这里感叹了起来,他说自己当时一直怀疑是不是在做梦。

这的确不是一个梦。很快,郭广斋老人翻修老屋的申请得到了批复,老人拿到了政府补助的5000元钱,再加上众多亲戚的帮忙,老屋翻修工作很快展开,短短3个月后,就在原先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座新瓦房。“新房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比起原先低矮破旧快塌了的老房子,已经是好太多。”老人说,新的房子敞亮了,原先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原先的灰土地面变成了瓷砖地面,玻璃窗、玻璃门装上之后,房子也亮堂起来。搬进新房子的那一天,他请来众多的亲戚到家里“烧炕”,让大家来瞧一瞧他家的新房,看一看他家的变化。不久,又一件喜事接踵而来,老人和残疾闺女的低保也办理好了。从此,老人和闺女多了一份收入,温饱不再成为问题。

未来期盼

养鸡养鸭增加收入

在今年的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底,实现市定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8年底,经济薄弱镇、村和贫困村全部摘帽。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就业创业、兜底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交通保障等综合措施实现***。村里的干部已经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郭广斋老人。说到以后的打算,老人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虽不能下地种庄稼了,但是还可以量力而行地养些鸡鸭,补贴一些收入,“我不犯愁,有了这些好政策,有了乡里乡亲和亲戚们的帮助,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老人说。

全职妈妈郭静:

娃进普惠园还要生二胎

为了照顾家庭特别是女儿,郭静5年前辞去工作当了全职妈妈,后来怀上二胎的她正巧赶上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我们家鑫鑫今年已经5岁了,一直也想要个弟弟或妹妹,希望有一个小朋友陪着她玩耍、学习,我也担心女儿一个人太过于孤单。”郭静说,5年前,大女儿鑫鑫出生,正是“十二五”时期;如今“十三五”到来之际,老二也即将出生。

5年来,郭静跑得最多的就是幼儿园和医院,“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绊绊,生病去医院看病也是经常的事。”郭静说,自己家就住在辽阳西路妇儿医院附近,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医院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生病,医生都尽量少开抗生素,基本都是开中成药,对孩子的治疗也很用心。“不过通过我去妇儿医院的观察,儿科医生太忙了,每天妇儿医院门口都排了满满的车等着进去,辽阳西路也经常因此堵车。”郭静说,自己的丈夫就从事医疗工作,平时交流时也说现在儿科医生太缺乏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儿科医生的培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保障。据介绍,青岛市卫计委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妇幼病房和装备设施,完善妇幼保健管理,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此外还将推广中医妇科、儿科适宜技术。

2011年夏天,郭静一家搬进了新家,住上了新房,随着住址的变化和鑫鑫的长大,孩子上幼儿园又成了家里一件大事。“鑫鑫两岁时我就带着她去小区附近的普惠幼儿园上亲子班,感觉还挺好的。”郭静说,后来到了入托的年龄,符合条件的鑫鑫上了公办的市北区实验幼儿园,“每个月托幼费才575元,可见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确实大。”郭静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岛城的教育和医疗卫生变得更好,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未来期盼

教育医疗变得更好

未来的5年,郭静还将面对很多事情,“还有两个多月老二就出生了,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男是女,但是不管是儿女双全还是两件 ‘小棉袄\’,5年内我都要面临一个孩子上小学、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的境地。”郭静说,一年半后鑫鑫就要上小学,三年半后老二要上幼儿园,“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保障,能够接受均衡的教育,能够在各种保障下健康快乐成长。”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建亮

新闻推荐

牵手名校 平度要建民办高中,牵手名校 平度要建民办高中

早报讯 昨天,记者了解到,前天由平度市政府、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和青岛铭人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合作办学意向正式签约。根据合作意向,三方将合力在当地蓼兰镇建设一所现代化民办全日制...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