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完成最后一次“爱的奉献”,她完成最后一次“爱的奉献”

青岛早报 2015-11-18 01:31 大字

早报讯 “我作为一名党员,也算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最后还想再做一次贡献。”昨天,69岁的平度市供电公司退休干部海涛因病去世,家人根据她的遗愿,联系红十字会,将她的遗体捐献给青岛大学医学院,完成了老人最后一次“爱的奉献”。记者了解到,海涛女士是青岛市第580位遗体捐献者,也是今年的第61位捐献者。

半年前提出捐遗想法

“母亲半年前跟我说她想在去世后捐献遗体,并且她已经和父亲商量好了,老两口都要捐献,他们委托我去向红十字会办理申请手续。”海涛女士的儿子张亮告诉记者,他支持父母的决定,知道父母都想善始善终为国家奉献一辈子。

昨天下午,海涛女士的亲人在位于登州路的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红十字生命奉献厅内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她是河南禹县人,1964年就入党了,1984年来青岛工作,在平度市供电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期间还担任过青岛市人大代表。”海涛女士的丈夫张枫林告诉记者,妻子工作时就特别优秀,多次获得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我们俩早就从报纸上看到过捐献遗体的知识,都觉得这是好事,不仅不用浪费社会资源,还能再为国家出最后一份力。半年前,因为她身体不好,就和我商量将捐献的事提上日程。”张枫林说,儿子和儿媳都支持他俩的决定。昨天早晨,海涛女士去世后,家人联系了红十字会,青大医学院工作人员赶到平度接收了她的遗体。

她是第580位捐献者

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刘志才老师介绍,青岛市用于医学教研的遗体需求量每年在150具左右,而这个数量从来没有满足过。尸源缺乏时曾经出现过几十个学生解剖一具尸体的情况。人体解剖学是了解人体结构的基础课,医学学生正是从遗体上认识了第一根动脉、第一根神经,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一位眼科医生走上手术台前,至少要经历50次眼睛解剖的实践。

“青岛市是国内较早开展遗体捐献的城市之一,从1997年正式接受遗体捐献以来,共有3000多人签下了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书。”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青岛市第一位捐献遗体的是原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1982年去世后,遗体直接捐到了当时的青岛医学院。加上海涛女士,目前青岛市已有580位捐献志愿者实现了遗体(器官)捐献。

(记者 孙启孟)

【链接】

如何申请遗体捐献

市民如有意愿在自己身后将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出来,可直接到各区市红十字会或拨打80790667咨询市红十字会,领取一份志愿捐献遗体登记书,然后在登记书上填好志愿者本人意愿以及直系亲属的同意意见。

本人因身体原因无法提出正式申请的,可由直系亲属根据捐献者生前意愿,代为提出申请。捐献者去世后,由家属与市红十字会联系遗体接收事宜,实施捐献。

新闻推荐

解决“大班额”明年新建学校60所,解决“大班额”明年新建学校60所

早报讯 目前全市共有3355个班级超过标准班额,占班级总数的17.2%,而青岛市将在3年内解决这一难题。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青岛市出台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和学校建设规划,到2017年...

平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度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