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条路助“青菜”闯天下,三条路助“青菜”闯天下

青岛早报 2010-06-29 08:54 大字

连续5天来,早报的《岛城菜价重返“分时代”》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记者南下揭开大田菜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暴跌的假象,最终显露出青岛本地菜竞争力不强这一实质短板。究竟 “青菜”如何才能“破题”?目前有没有“样板工程”可供借鉴?菜农怎样才能增产又增收?昨日,记者为此兵分三路调查采访,初步结论是本地菜若想走出廉价的怪圈,除了提高产品自身的品质和附加值,菜农还要走合作之路,通过参与农业合作社、跻身“农超对接”行列,在销路上做足 “文章”。同时,菜农仍需要政府部门的相关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建立起长效机制。

科技之路

杠六九“镀金”后不愁卖

“杠六九”西红柿是1972年由青岛市农科院专家培育的一个常规品种,并在城阳夏庄试种成功,30多年来深受岛城居民喜爱,其主要特点是青肩红身、质厚、味甘、酸度适中。由于“杠六九”西红柿是一个常规品种,产量低变异快,生理机制也不耐病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的复种率也高了,品质形状越来越差,农民种植热情越来越低,一度在市场上难觅踪影。针对这一现状,2008年2月份,“夏庄杠六九”西红柿申请商标注册,经过科学无公害培育,让这一老字号品牌重出江湖。

据了解,无公害“杠六九”西红柿筛选品种要求纯正,专家经过化验土壤成分,制定改良土壤的方案,借用台湾有机农法,抛弃以前的农家肥,由鱼蛋白、豆浆(现场磨制)红棉糖发酵制成有机肥,平均每亩地仅有机肥料的费用就是6000余元,加上人工、材料等费用,新品西红柿包装后初次登场价格不菲。目前,价格按照质量的不同主要分为两个等级,普通产品市场销售价格每斤3元左右,而其他产品的西红柿目前销售价格在每斤一元出头;精品包装杠六九西红柿则每斤20元左右。目前,岛城几个大商场均有销售。

品牌之路

马家沟芹菜成大品牌

2003年,平度马家沟芹菜基地向国家工商局提交了“马家沟”商标的注册申请,并被核准注册;2005年,先后通过了青岛市无公害基地认定、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其实早在明朝,马家沟一带就开始种植芹菜了,经过漫长的自然杂交、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形成了一种独特品种。加上近几年当地科研人员和菜农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进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标准,摒弃化肥、农药,全部撒施有机肥,加喷生物肥料和牛奶等有机物质,采用高频振频杀虫灯和粘虫板杀灭害虫,种出了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芹菜。由于该芹菜品质上乘、营养丰富,虽然售价达到每公斤50元以上,依然供不应求,目前种植基地达60亩。马家沟芹菜究竟为何价高不愁卖?“除了自身质量过硬,品牌、名气就是它最大的财富。”据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杠六九和马家沟芹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本地农产品开始走上“科技+品牌”的现代化新农业道路。“一般西瓜能卖一两块钱一斤就不错了,我们平度的明村西瓜却能卖到六七块钱一斤。”平度市明村镇大黄埠村党支部书记范再森自豪地告诉记者,明村西瓜既有科技成分也有品牌空间。同时,胶州大白菜最高价格卖到30元/斤,并获得驰名商标殊荣。

合作之路

菜农入“社”不愁买家

加入合作社受益大

就在别家西红柿0.15元/斤还愁卖的时候,胶南农户曹绪起却是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作为一家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他家3个大棚的西红柿常年被合作社包销,价格除了随行就市,还设定最低保护价。“我们合作社最低收购价都在0.2元/斤以上,前期的收购价更高。”曹绪起告诉记者,他们村几乎家家种西红柿,其中部分农户参与了农业合作社,相当于“订单农业”,因为农业合作社外销的路子广、谈判价格时底气足,所以签了约的菜农基本上是种多少销多少,通常价格也比散户高一点。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菜农意识到入‘社\’的重要性,仅我们社的社员就达到109人,签约基地上万亩。”钱谷山专业合作社的商燕介绍说,他们合作社已“笼络”了即墨、胶南、胶州等地区上百名菜农,这些菜农多是在单品集中的产区,有一定种植规模,合作社定期派技术人员前去指导菜农用药、施肥、技术革新,菜农只需按照统一要求认真管理菜地,收获的果实就会被包销。商燕表示,今夏从胶西收购的800吨土豆就是来自当地30多位社员的菜地。

如今夏庄杠六九西红柿也已成立专业合作社。“这里的杠六九西红柿全部贴上标签,上面有一个二维码和识别号,消费者只需用具备识别二维码和上网功能的手机一扫描,就会显示出该西红柿生长年月、防病情况等种植信息,这样,基地收获的每个杠六九西红柿就都有了自己的‘档案 ’。”杠六九西红柿种植基地负责人马先生说,成立合作社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其销路,同时在品牌运作、产品管理上更科学和规范。

“农超对接”开辟新市场

采访中,记者发现,农业合作社未来前景可观的一大诱因就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农超对接”政策。如今,走进岛城不少超市,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不少蔬菜都打起了“产地直供”的招牌:“胶西土豆”、“胶州白菜”、“夏庄杠六九”……记者在维客超市生鲜销售区看到,这里蔬菜品种多达90余个,水果80多个品种,而部分品种的售价比农贸市场还低不少。“基地采购和比价采购的方式使我们果蔬的进价降低了20%左右。”超市的孙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维客的蔬果基地共有十几个,分布于莱西、平度、烟台、河北等地,采取产地蔬果包销的形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保证商品低价。

据了解,这种包销形式就是由商务、农业部门积极搭建 “农超对接”平台,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岛城的优质蔬菜直接进入超市,既能扩大产品的销量,还能最大程度减少成本,让农民获得最大的收益。

官方声音

农委:搭建信息平台

青岛市农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农业信息不对称、议价时缺乏话语权、蔬菜质量参差不齐……这一系列的弊端归结于当前我国农业仍以分散、小规模种植为主。目前,青岛有150多万户农民,但农业合作社仅3000家左右,绝大多数农户还停留在自产自销阶段,由于信息渠道有限,不管是种植还是销售都难以跟上市场步伐,往往导致增产不增收、菜贱伤农。“我们现在非常鼓励菜农加入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这是现代农业的未来趋势。”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对于“青菜”破除短板,他们还将进一步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启动品牌创建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增强“青菜”的竞争力。

商务局:扩大农超对接

据市商务局蔬副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份开始,青岛作为唯一市一级试点单位挤入全国的“农超对接”试点城市行列,其中利群集团、维客集团和海泰集团三家企业获得了600万元的财政补贴。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青岛市的“农超对接”已成功推动平度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博洋黄瓜等一大批本地特色农副产品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门店,年销售额达2亿余元。下月,商务局将先对试点企业进行验收,同时向其他超市积极推广该销售模式。该负责人表示,“让菜农成为超市的生产基地,不仅可以保证销路,同时也可以通过超市这一平台推广优质蔬菜,最终形成品牌化,提高竞争力。”

编后语

建立长效机制胜过卖爱心菜

从上周起,市郊大田菜集中采摘,遇上丰收好年景,不少菜农本以为“多收了三五斗”,能卖个好价钱,不想却遇上菜价重返 “分时代”。菜价年年涨涨跌跌,“菜贱伤农”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如何让菜农少受伤、多得益,不但符合中央支持三农的精神,也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注意到,每次遇到困难,青岛市民都会高度关注,及时施援,媒体更是奔走“鼓与呼”,联系企业,帮卖爱心菜,忙得不亦乐乎。年年岁岁,爱心却解决不了每个菜农的卖菜难题。

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让青岛菜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少受伤害,让青岛菜摆脱廉价的代名词,闯出一片天?本报连续6天派出记者,奔赴郊区,直面农民烦心事,游走相关各部门,更是不远千里,跟随运菜车奔赴温州,探究青岛菜在南方营销的“短板”,为的就是尽力给农民一个满意的答案。

菜价其实是个市场问题。市场经济下,菜农种多少、种什么,其实自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悄悄擎着“指挥棒”,去年萝卜赚钱,今年菜农盲目扩种,加上丰产丰收,南方水灾运输困难,今年就遇到卖菜难的境遇。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

遇到卖菜难的菜农,往往不了解市场的真实状况和需求,“信息的不对称”让他们成为了弱者,这时,农业各相关部门就需要雪中送炭,在栽培技术、信息服务方面给予援助。零零散散的菜农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参加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实施农超对接,依据订单化生产,建设品牌菜基地,这些都是行家们给菜农开出的良方。应当建立健全这样一个长效机制。

在市场化竞争中,这个长效机制恐怕不能依赖农民自我实现,政府涉农各部门应扑下身子,把更多的菜农带进这个机制,尽量实现无缝覆盖,帮助农民使用良种,开拓市场,而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及时提供中小额贷款,支持三农,有了钱才好办事,办好事。这些事情理顺了,菜农们必定会“丰收过后尽开颜”。 李伟

新闻推荐

夺命水坑吞下15岁少年,夺命水坑吞下15岁少年

5月11日,胶南市王台镇魏家岛耳河村12岁男孩张晓宇河中溺亡;6月22日,胶州张应镇两名12岁少年溺水身亡;7月13日,莱西市孙受镇11岁男孩马志豪池塘溺亡……当一起起水塘溺亡的阴影还在人们脑海中回荡的时...

平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度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