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忆卞女士 曹春梅
卞女士是我姥姥,她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还是家族10位长辈,11位平辈,10位晚辈共同的老祖宗。活到93岁,小脚,体重不足百,可是卞女士瘦弱的身体却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青翠的叶片每到清明节,必然会聚在一起洒下一片布满记忆的浓荫。
我小时候卞女士住在有青岛特色的里院里。朱红的大门,朱红的栏杆,朱红的楼梯扶手,注视着拌匀了烟火色的几十户人家。早晨,天刚亮,卞女士就生起炉子,给丈夫准备一只深深的大海碗,放四五只釉面菠萝酥,抓一把核桃仁,打一只生鸡蛋,再放进两大勺麦乳精,用刚煮沸的水一冲,天哪,在上世纪70年代,香喷喷的热巧克力味把房间每个角落都馋醒了。当家男人一通狼吞虎咽后,卞女士劳动的一天拉开帷幕。
别以为家庭妇女只会围着锅台转,卞女士可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我小的时候,也很想念书,天天盼着你舅姥爷放学教我背三字经。后来街上只要有说书的,我就去听。青岛解放后,街道办扫盲识字班,我第一个报了名。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上上就不上了,我不,我坚持着天天上,认识了1000多个字,能自己看报纸了。班上刚开始挺热闹,满满一屋子人,等毕业只剩下5个了。毕业那天,老师说,大家给识字班提提意见吧。我就把这个人数变少的问题提出来,用刚学的字给政府写了一封信,提了这个意见。结果没多久,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一只一尺多长的牛皮纸信封,打开,是山东省政府邀请我到济南去参加英模表彰会的通知。在济南得了勋章回青岛,啊呀,大院里的人都轰动了。”卞女士每每回忆起五十岁的高光往事,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戴勋章的照片,满堂子孙家家都有,整个家族骄傲着呢。
我读大学临行前,母亲给我做了两条秋天穿的裙子,其中一条的裙摆是270度的。卞女士说,我给你的裙子把把边吧。她戴上老花镜,飞针走线,缝了足足400针。一针一线都是姥姥对外孙女的爱。后来我常想,为什么男女老少都爱跟卞女士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我发现卞女士虽然没读多少书,但是情商特别高。没有文化,不妨碍她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对女婿,一壶热茶,一张笑脸,一声温柔的呼唤,让从小就为生活奔波的大男人感受到母爱的真情与温暖。对女儿,她从不多管闲事,看到需要帮忙了,就搬个小凳子摘芹菜,摘扁豆。对青春期的外孙,她慧眼如炬洞悉于无言,笑吟吟指引。对我,工作后我们俩住一个房间。我早起上班,顺手把痰盂倒掉,卞女士逢人便夸,把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夸得让我不好意思。她一生没有工资,手头不宽裕却不吝啬。对孙子辈的大小事情不马虎。有一天我要带学生参观栈桥。出门前,在镜子前穿风衣。卞女士自言自语:“风衣,什么叫风衣?刮风穿的衣服?”神奇的解释让我笑得肚子疼。一会儿她从屋里拿出二十块钱来给我,像对待小孩子春游一样,谦虚又关心地让我买瓶水喝。我说:“姥姥,不用,我带学生是出去工作,不是游玩,不用给我钱。”可是她还是执意地让我拿着。我们这代人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作为女孩子,书读得不少,但是像卞女士那么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一直没有学会。回想她为丈夫冲核桃酥,做独一份的早餐,是贤惠,也是无言的爱。她们那代女性,安静,柔顺,无声地观察,细致地表达,身边的人受惠于她们的照顾,却没有背负爱带来的任何压力,对于生活她其实比我懂得要多得多。
卞女士从老家出来后,在青岛几经波折好不容易站住了脚跟。有几次,日子简直就要过不下去了,但是她咬住牙,硬撑下来,给了后来的每个子孙一份礼物——青岛户口,这是她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成绩。清明节,感受她的气血流淌在我们身上,也感受到与生俱来的倔强,坚强。里院现在被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大厦。可是你知道,有些东西是拆不掉的,比如童年的回忆,比如血缘,比如被大人呼唤回家吃饭,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卞女士用方言亲自教着我们背诵的旧体诗……
新闻推荐
选一样食物代表清明时节,你会选什么?一定是青团。阳春三月,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艾草嫩叶生长旺盛期,岛城各大商超内的中式...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