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聘任 “蹭课生”,执教国立青大
尽管没有过硬的大学文凭,没有耀眼的留学经历,杨振声依然接受徐志摩的推荐,决定聘任沈从文。“当时青岛大学的讲师薪金分为五级,从一百元到二百四十元不等,应该说待遇是比较优厚的。杨振声显然是想把沈从文引进他所任职的高校任教,从而解决他的生活问题”,王道先生说。
“杨振声先生打造的国立青大,在山大整个校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他不拘一格聘任人才,聘任沈从文时是有人反对的,但他并不在意外界的眼光,他慧眼识英雄,给予他们广阔的平台”,山东师范大学李宗刚教授说。当时鲁迅就曾致函章廷谦:“青岛大学已开。文科主任杨振声,此君近来似已联络周启明之流矣。此后各派分合,当颇改观。语丝派当消灭也。陈源亦已往青岛大学,还有赵景深、沈从文、易家钺之流云。”
1931年9月,享誉南北大都市的著名小说家沈从文,第三次登上了大学的讲台,相较于第一次上台时说不出话来的尴尬场面,沈从文从容自信了许多。面对慕名而来的学生们,他应对自如,侃侃而谈,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满腹经纶,使得课程非常生动。
环境舒适,心情舒畅,文思泉涌,生活无忧,结束了此前的漂泊,在青岛时的沈从文一扫阴霾,变得热情饱满。除了讲课,他还会给朋友写信汇报近况,创作出许多小说、散文。
众所周知,在国立青大,有一个著名的“组织”:酒中八仙。由杨振声带领的闻一多、梁实秋、邓仲纯、刘康甫、赵太侔、陈季超、方令孺,组成固定酒局成员,“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梁实秋语)。这“八仙”有时也结伴出游,近则济南,远则南京、北京,出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豪气干云的样子。酒酣之余,杨振声带着他们一起在海边散步、到崂山观光,或是去海滨公园观赏海棠、樱花,应该说这一时期也是杨振声最为惬意的时期。
然而,在这群身影中,没有沈从文。“聚会中,常常少了为生活和情感问题所烦扰的沈从文。在这些教师中,有不少也是沈从文的至交好友,有时茶聚或外出郊游时,沈从文也会相从前往。有段时间,方令孺在青岛与人闹了一点不愉快要回北平时,沈从文还致信徐志摩,希望他能伸出援手给方令孺找一份工作”,王道先生说。
也就是说,沈从文虽然没有参加酒局,但并不像传言那样,不入流不合群,而是忙于备课创作,照顾九妹沈岳萌,追求爱人张兆和,无暇他顾。
在青岛,杨振声的校长生涯并不是很顺利,虽然他一直在竭力招揽人才,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但在校两年,由于时局动荡,学校里发生过三次学潮,作为校长,他需要劝阻,但他又非常理解学生,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据在校学生徐植婉回忆,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杨校长神情肃穆地走上讲台,以非常沉痛的声音向大家宣布了事变消息”,学生们义愤填膺,成立了“反日救国会”,“领导小组由杨校长、沈从文老师、两位男同学和我组成”。此举引起了当局不满。
由此可知,沈从文曾协助杨振声处理学潮这一棘手事务。遗憾的是,这一事件最终无法收拾,杨振声最后的结局就是辞职。在上一次因为假文凭事件引发学潮时,梁实秋曾说过:“今甫是彬彬君子,不善勾心斗角,对于任何人皆无疾言厉色,事变之来如疾风暴雨,其衷心苦闷可以想见。”
辞呈递交上去,被驳回,再递交,如此反复,1932年9月2日,杨振声的辞职案正式通过。时教育部宣布“解散”国立青岛大学,改组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任校长。
而杨振声去职之后,并没有离开教育界,而是进入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编选委员会”。这一职务又让杨振声想到了沈从文。
新闻推荐
3月23日,崂山区中韩街道张村社区收到了一笔一万元的捐款,这是划为防疫封控区以来,社区收到的单笔额度最大的捐款。然而,社区...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