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手记 ] 聚万千微光,绽城市之芒
一个人的平安健康,也许是一家人的岁月静好,一群人的平安健康,是千万家庭的负重前行。
2020年2月1日,正值大年初八,中午还未吃午饭,我被紧急派往青岛火车站采访,那里连夜紧急安装青岛首批红外成像自动测温仪。在青岛站东出站口,我第一次见到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他叫盖海建,当时是市南区火车站疫情监测第一突击队长。采访结束的时候,他私下告诉我,他“刚从部队退下来”。
2022年3月13日晚,我在朋友圈看到盖海建发了工作人员在江苏路街道核酸检测的工作照,让我想起两年前的那个下午,想起第一次见到“大白”时候的场景。3月14日一早,我顺着盖海建发送的定位,来到江苏路街道龙江路社区核酸检测点。虽然他身着防护服,但是由于身高较高,我一眼就认出来他。
“军人退伍不褪色,把部队的作风带到地方上来,这是我应该做的!”盖海建说道。
其实,我跟盖海建都不想以这种“大白”方式见面,他希望我把镜头聚焦在身边更多志愿者身上。有龙江路社区党委书记陈德斌一直守在核酸现场,也有00后大学生志愿者张玥一直在协助居民做核酸信息登记,有来青三十多年的居民张台泉一直在现场疏通居民按规定方向进出……
张玥告诉我,她以前只是看到志愿者身影,但从未想到自己成为志愿者的样子。一次次解释,一次次敲击,一次次指引,身边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都在教她帮她鼓励她。而我身边的同事,也有人成为志愿者,化身“大白”在核酸检测现场跑前忙后,最后用文字记录下来身边人、身边事。
努力、奉献和关爱,一直无处不在。
3月14日晚,我在微信群中收到小区工作人员发送的通知:3月15日早上6:30便可以下楼做核酸检测,不耽误小孩上网课,也不耽误上班族出行……也就是说,很多人在连夜做准备,无论是电脑设备还是信息采集、核酸检测和人员疏导。
“小心一点,不要被绳子绊倒。”工作人员用力喊了两声,提醒着两位老人。3月15日一早,我在小区楼下做核酸检测,从登记楼号到信息采集,10人一组、井然有序,工作人员还为老人和小孩开通绿色通道。检测过后,每个人领到一个印有参加核酸检测的小粘贴。
曾有一盏灯,用自己的微光撕破了暗夜的一角,又经过千万人接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在和所有市民一起努力,让这个城市温暖如初。
新闻推荐
青岛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院长 周成 保障设备安全 服务经济发展
保障设备安全,服务经济发展是我们特检院的初心使命。”保障设备安全,服务经济发展是我们特检院的初心使命。”青...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