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琢 留住老建筑的文化符号 “修旧如旧”更“延年益寿”青岛最大里院建筑群即将变身潮趣打卡热门地

青岛晚报 2022-02-28 06:22 大字

2月的青岛,中山路周边区域一个个改造更新项目的围挡里,酝酿着老城更新的希望。在老青岛熟悉的“馅饼粥”隔壁,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与清脆的金属碰撞声交织而成的“春日开工曲”,一个青岛著名的里院建筑群正在“变身”。37岁的黄玮是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的一名雕刻师,来自苏州的他有一双巧手,通过“精雕细琢”为青岛老城区留住老建筑的文化符号。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老建筑既可“修旧如旧”又能“延年益寿”。

雕塑师转行干雕刻师

走进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南院,通过布满脚手架的通道,进入里院内部,黄玮正一手雕刻刀、一手肌理刷,全神贯注地在一个立面上进行仿古雕刻。

“我是学艺术的,以前做小品雕塑,后来做了雕刻师,一干就是12年。”黄玮笑称,其实二者是有联系的,因为都是和造型相关,“雕塑是立体造型,而雕刻是浮雕造型,其实道理差不多。”他将雕刻师的工作形容为“还原一些正常施工做不到的东西,关于造型的东西。”具体来说,像是老建筑墙面的剥落层等仿旧效果,主题乐园、游乐场里的石头、假山、仿木纹等,都要用到雕刻师。

这些年来,黄玮所在的江苏雕刻师团队走南闯北,他们之前服务的项目主要是主题乐园,比如上海迪士尼、深圳华侨城等。此次他随团队第一次来到青岛,“进驻”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

“项目启动之前,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又在老城区考察了很久,结合资料和现场,最终我们和施工团队一起研究,决定用水泥直塑的方式来表现老墙的沧桑感、仿旧感,尽量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一般墙面施工工艺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也是雕刻师工作的意义所在。”学艺术出身的黄玮对青岛老城区的传统风貌建筑“很有感觉”,“这些建筑很有特色,红瓦黄墙、蓝天白云,有种油画般的美。”

十几道工序还原墙面“历史感”

雕刻刀上上下下,“刻”出仿佛老墙的剥落感;肌理刷轻点巧转,“做”出老墙特有的坑洼起伏……黄玮正在雕刻的立面,腰线以下是原来的石材,腰线以上是原来的墙体,也是他的“雕刻工作区”。“细部的雕刻比较慢,这种工艺需要打磨的时间比较长,第一层雕刻在这个位置,然后是第二层、第三层,再加上水泥固化的时间,这一个部位可能需要3-4天。而肌理感的光面,一天可以做出4-5平方米。”

在项目入口处,展示了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修缮完成后的外立面效果。类似米黄色的墙体上散布着斑驳的纹理以及年代感十足的裂纹。这些“修旧如旧”的“岁月痕迹”正是出自像黄玮这样的雕刻师之手。而每面老墙的“修缮之路”,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是绝对的“精细活儿”。

“我们首先会对比图纸进行放线定位,哪个位置出现凹坑坑洼,哪个位置是脱落效果,哪个位置是开裂效果,都会提前定下位置,再根据图纸进行细部的打磨。”项目外立面的施工负责人曹新介绍说,雕刻施工分为三层,基层雕刻、中层雕刻和面层雕刻,主题上色分为五步。总而言之,就是要尽量体现老建筑墙面的历史感、岁月的沧桑感。”他认为,老建筑更新改造项目想要达到“修旧如旧”,需要雕刻师将历史文化符号体现到老建筑的墙面上,留存在老建筑的表面。

将潍县路19号做成“作品”

“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的房屋始建于德占期间,这些老房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建筑层数1-3层,局部4层,南区为极具特色的‘L’型里院建筑,北区为传统\‘回’型里院建筑。”项目经理高小明是青岛人,他告诉记者,第一次看到这些年久失修的老里院时,他最大的感触是“心疼”,所以他立下的目标是“不仅是做一个工程,更要做一个作品”。

据悉,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位于四方路文化街区,范围涉及海泊路以南,潍县路以东,博山路以西、以北围合区域,项目用地面积约9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57平方米,是青岛市最大的里院建筑群。项目由青岛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采用EPC+O模式,由中建八局四公司设计、施工,中建八局投资公司策划运营招商。

“综合考虑项目南、北院房屋均属于D级危房的实际,同时按照市级规划‘一栋一策’保护性修缮具体要求,编制完成了《价值要素保护手册》,在保证风貌要素的前提下,主要采用改善为主的保护方式。”高小明介绍说,为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真实性和完整性,他们在设计改造的施工过程中,以“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递历史”为理念,最大程度保留原形制。

一方面,采用原工艺、用好旧材料,有机结合传统建材与新型建材,针对老城保护性修缮实际,研究改进施工工艺和技术。另一方面,按照对历史建筑“修旧如初”的工作原则,项目全面把握历史脉络与城市底蕴。“外墙修缮根据实际现状对墙体进行调色,保证新修缮墙面与原墙面无色差。屋面修缮按照建筑原貌对红瓦进行更换,还原老建筑的原有风貌。”高小明说。

为老里院带来新生机

目前项目正处于结构加固施工阶段,计划6月底完成全部改造施工内容,正式投入运营。项目作为青岛老城区风貌保护与中山路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修缮传统建筑唤醒历史文脉记忆,导入品牌业态满足时尚潮流需求。项目改造完成后,将打造为里院文化展示地、潮趣打卡热门地,旅游和体验式文化聚集地。新兴文化创意街区,将唤起不同时代青岛人集体记忆。

青岛潍县路19号更新改造项目也是中建八局首个自行设计、改造、运营的城市更新项目,也就是“EPC+O”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或运营维护)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是在EPC总承包模式基础上向后端运营环节的延伸,即总承包商除承担建设期内传统的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外,还要承担运营期内的运营维护职责,通过该种整合方式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高小明告诉记者,“由于项目时间紧,效果要求高,采用了EPC+O模式,既解决了效率问题,也有了绩效保障,总之一句话就是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老城区的文化厚度和历史底蕴,是青岛的城市特质,升级后的潍县路将成为撬动西部老城复兴的重要支点,项目将继续深入挖掘青岛元素内涵,弘扬匠人精神,发挥‘老青岛’品牌力量,围绕休闲娱乐、特色餐饮、艺廊展览为主的业态,尤其是能够吸引和聚集年轻人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招引国内知名商业品牌入驻,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独具里院风格的商业综合体。”展望未来,高小明踌躇满志。他认为,这既是潍县路19号项目的重大机遇,也是项目赋予工程人的一种挑战。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董真

新闻推荐

一人一策 破解就医难 封控管控区内,20例需就医患者均获得悉心救助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鑫鑫让临产的孕妇第一时间入院,平安分娩;帮出生仅45天的腹泻婴儿及时就诊,全力救治;为需要...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