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喜盒子”孤独的坚守

半岛都市报 2022-01-17 00:30 大字

文/图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陆金星

胶东地区以前有糊制纸笸箩的风俗习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心灵手巧的人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智慧,制作出这样精美实用的纸笸箩来当容器。而在红岛,用剪纸和喜庆的花纸装扮下的纸笸箩也叫“喜盒子”,是结婚时必备的嫁妆,上世纪80年代前,红岛当地姑娘出嫁时,都要请有手艺的人糊一对“喜盒子”,结婚时,里面放上鞋子、镜子、梳子、栗子、点心等,再加上一对鱼榼花,寓意甜甜蜜蜜、年年有余。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俗也在悄悄改变,原本婚嫁的必备嫁妆,现在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将慢慢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1月13日,记者在红岛街道西大洋社区看到,51岁的郝青青正坐在炕头上制作“喜盒子”。从小看着母亲制作,郝青青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同时喜欢剪纸的她,制作的“喜盒子”一点不比母亲差。

做“喜盒子”工艺复杂,使用的工具也比较多,木匠用的刨子、锯子,做针线活用的剪刀、锥子等等。“喜盒子”的主体是一个柳木片弯成的圈,用旧席子剪出顶盖和底的圆形,缝到柳木圈上,用废报纸或布剪出不同位置的形状备用。熬制浆糊后,开始用废报纸和布裱糊,干透一层再糊一层,一般要三层才能好。然后再在外面糊上彩纸,最后将剪纸糊在表面。不同的剪纸寓意不同,龙凤呈祥、喜上眉梢、双喜临门、福在眼前、年年有余等,郝青青还在剪纸中加入海洋元素,她的作品“繁花如海”上面就有近20种海洋生物的剪纸图案。

到现在郝青青制作“喜盒子”断断续续也有三十多年时间了,郝青青制作的“喜盒子”,颜色喜庆,花纹精美,尤其是上面的剪纸,都是她自己绘制创作的。2021年,喜盒子制作技艺入选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郝青青也凭借这一技艺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现在,郝青青面临着不少的难题,“喜盒子”制作工艺复杂,材料也缺乏,技术要求高,可市场价值却不好体现;再就是知名度不够高,传承下去比较难,现在都有断代的风险。小小的“喜盒子”虽然不起眼,但是却承载着一些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据了解,青岛还在传承这一手艺的只有郝青青一人,省内也不多见,郝青青的这份坚守有些孤独。

新闻推荐

违规了,新房预售被叫暂停 奥园·翰林名苑等项目被官方通报

本报1月14日讯1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青岛悦发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违规行为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