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带你《江口望海潮》

青岛晚报 2021-11-06 07:34 大字

我们活在今天,正如站立江口,身后是源远流长的巨流,挟千年文化蓄积的能量,奔腾而至。许倬云最新作品集《江口望海潮》,围绕中国的文化与经济进程、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等问题分两部分进行讲述,告诉大家身处今日,巨变正在进行:在人类历史上将有一个全新的文化世界出现。

许倬云的行文极具世界眼光,他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家常,如厨房、餐桌等着笔,谈到生产劳动方式的变化和知识、思想的变革,通过各个时代的生活侧面,勾勒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最终落脚于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在他的笔下,社会生活的细流与社会变革的总体风貌细密交织,线索明晰,清晰呈现出历史的深层智慧。

在《江口望海潮》中,许倬云撰文探讨人生价值,点出“目前我们要追求的人生意义”,他总结了现代人可以发展的观念。

我们可以发展的观念

我们可以发展的观念包括以下几点:

1.套叠的多种网络系统:天人、人我之间的互相依存

我们要理解我们与大自然以及大自然和宇宙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网络。人体内的各个器官、组织……连成一个小网,彼此勾连;这个小网是完足的,但是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依赖的。扩而大之,人与自然也是互相依赖的。没有自然环境的资源,人无法生存;同样的,没有“人”,四周“环境”的存在也失去意义。延伸至太阳系乃至宇宙都是如此层层叠叠的网络。正如系统论中提到在巴西雨林的蝴蝶一拍动翅膀即可影响远在太平洋彼岸台风的形成。又如人类发明DDT(滴滴涕)以灭蚊,连带伤害了其他昆虫,导致鸟类缺乏食物来源,影响了整个食物链结构与生态系统。因此人和周围的社会、自然、环境甚至宇宙系统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明白这种天人、人我之间层叠依存的观念之后,人也就不再感到孤独了。

2.重新检视“科学主义”,以及科学的客观性,正视主观,正视“心灵”

所谓重新检视,就是还给科学家所理解的科学原貌,而非一般印象中的“赛先生”。在《纽约时报》科学专栏里有一篇讨论“大爆炸”(又译“大霹雳”)的文章。“大爆炸”理论说明宇宙原是由一肉眼所看不见的、极为微小的质点爆炸扩散所形成(目前这种扩散依然以高速持续进行中),此说为现今多数天文物理学家所接受。文章中指出:(1)“大爆炸”出现后,宇宙沿着爆炸的向量不断地向外扩张,其扩散呈现一定的模式;(2)爆炸之后,“能”与“质”是不断互相转换的。根据上述两点,似乎证明宇宙的发展都是可知且可测的。但是本文作者提出一项更根本的问题:这些可知可测的模式是如何决定的?如果是人类想出来的,那么是否表示人类的思想早于“大爆炸”之前即已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回到中国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在先天之前有“道”;“有”之前为“无”,“无”之前则有“道”。可见一个真正优秀的科学家在探讨问题时都会提到哲学性的问题,而这也是所有宗教信仰的出发点。透过这种哲学性的思考,人们会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自信,也就不会粗暴、轻蔑,面对自然与宇宙时也会谦卑得多。

3.动静之间:进取vs宁静

在快速进展的社会中,人们几乎找不到时间定下心来,或是回头看看。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为这个世界、为四周环境,也为自我找份安宁?这与上面的两个问题都是我们可以做却不去做的。

新书速递

《静默的铁证》

教科书式的刑侦小说

本书是网剧《真相》原著小说,集痕检、文检、法医、犯罪心理学于一体的教科书式刑侦小说。

天价古瓶神秘失踪。大火之中,女明星与富二代离奇死于山顶豪宅。三十余年前的灭门惨案再掀波澜。为了追寻真相,检察官林岚与自己的小伙伴林远昊、江旎、逯超群等人一起挖掘证据背后隐藏的线索,暗潮涌动下,故事才刚刚开始……作者米烛光,前资深检察官,从检二十余年,在检察技术处、公诉处、法律政策研究室多岗位历练,办理过多起要案,实务经验丰富。米烛光擅长将惊心动魄的故事娓娓道来,带给读者真实的体验和冲击感之后,留下的是长久的反思。

一本优秀的刑侦小说,势必要去拥抱真实。这不仅是刑侦小说得以感染人心的基础,也是一位检察官的职业信念所在。

《一切境》

自我与万物的映照记录

这是庆山(安妮宝贝)2021年全新散文集。

《一切境》留下了庆山近几年生命活动的痕迹与标记。伴随作者数年的日常观察、旅行、阅读和思考,作三言两语的灵光一现的直觉式表达。仿佛与知己之人谈话,诚恳、单纯而率性;也是在跟自己对话,倾听并调驭内在的自我。在这本书中,所有隐秘而深刻的记忆和情感袒露无余,而思省的成分在日益增加。作者一直向内,退回到灵魂的深处,寻找让生命自在、宁静的丰沛源泉。

“那光亮与能量还是如此真挚而强烈”,经历二十余年写作,从安妮宝贝到庆山,文字的力量一直都在,影响无数读者并抵达他们的精神生活内核。前方路途迢遥,相信所有相通的心灵终将相遇。《一切境》以毫不松懈的激情,将自我与万物之间的关联与映照一一记录,让生命本身的律动以一种极为鲜活、饱满的方式呈现,它是作者袒露自我内在的赤诚之作。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

大加速时代反内卷行动指南

宅、外卖、电动车、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行走?让热爱走路的神经科学家奥马拉带你寻找答案。

行走起源于数亿年前的海洋,生物是为了运动才演化出大脑。大脑和神经系统赋予人类直立行走的能力,而认知地图让我们找到行走的方向。行走不仅对我们的肌肉和体态有益,还能保护器官和修复损伤,延缓甚至逆转大脑的衰老。在行走中,我们的感觉变得敏锐,思维充满创造力,焦虑和抑郁得到缓解。众人一起行走会促进交流、凝聚社会,是整个人类群体生存的关键。一座适于行走的城市,有利于社会交往、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为行走设计和规划城市,会让未来的城市更美好。

奥马拉认为,现代人的生活久坐少动,这严重损害了人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重新开始行走,徒步、爬山、逛公园,走路上学、上班、购物。他提醒我们从座椅上站起来,去发现一个更快乐、更健康、更有创造力的自己。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

新闻推荐

青岛:枫叶红了 乡村游“热”了

11月4日,游客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张家楼村枫林赏景游玩(无人机照片)。近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千亩枫林披换...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