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民宿“混好圈”才能留住客

半岛都市报 2021-04-08 02:07 大字

半岛评论员高书华

清明小长假,青岛旅游业强势复苏,共接待游客144.98万人次,过夜游客占33.89%,同比增长670.23%。能留住近处游客,除了星级酒店,各类民宿也功不可没,尤其是网红民宿,一房难求、定价赶超星级酒店。

数字部分消解了之前旅游业“不能留游客住一宿”的担心,让旅游业信心大增,有人描述中国民宿业的市场前景,大蛋糕值几百亿,但青岛能分到多少呢?这是从城市管理者到民宿从业者都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近10年以来,民宿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权重呈不断增长态势。青岛民宿业发展迅速,具备一定规模、有一定管理服务水平的旅游民宿超过200家。《2019中国大陆民宿业发展数据报告》显示,青岛的民宿数量位列全国第五名。民宿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这是民宿从业者的普遍认识,也成了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比如乡村旅游和老城复兴,都瞄上了民宿这个朝阳产业。

位于崂山北宅的凉泉理想村,正在将废弃20多年的老村打造成民宿特色旅游村,先期改造运营的特色民宿,清明节天天客满,对于后续发展也充满想象,引进了设计师工作室、咖啡吧、乡村酒肆、艺术工作室等,多种业态互相影响,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样的还有崂山的东麦窑社区,由政府带动引领,用居民闲置的石头房子发展民宿产业,构筑了山-海-村独具特色的品质乡村空间布局。年接待游客达三万多人,社区居民纯收入已达3万多元。

而在中山路片区复兴的蓝图上,两处精品民宿早已被列入发展计划。将于6月底开街的宁阳路片区首批项目中,傅炳昭的旧宅宁阳路17号,将引入高端民宿。另一所高端民宿酒店也在装修改建中。这两处民宿酒店将成为中山路步行街的网红打卡点,成为中山路老城复兴的助力之一。

青岛网红民宿靠特色留下了客人,或因山海乡村特色,或因老城百年建筑,或因管家式特色服务,理念都走在前列,其经营人也因为一肚子情怀而引得客人好感,好评无数。比如炒茶的、种花的,再就是在民宿装修风格上下功夫,一下投入几百万的也不在少数。

但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想去莫干山,是为了体验那里的民宿,而人们想来青岛,首先是为了看海和山,其次才是体验特色民宿。为何会这样?不同之处在于莫干山打造了一个“旅游生态圈”,数十栋树顶别墅、夯土小屋、跑马场、游泳池、餐厅、会议中心、SPA康体中心、有机农场和活动中心……丰富的业态为整个莫干山注入了活力,一座山拥有的业态就能撑起3~5日的游玩,这才能留住游客过夜。

再看青岛,想要客人多住几天,必须要有能让客人沉浸其中的旅游项目,单靠情怀已经不够。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完善相关设施和业态建设。比如崂山,除了爬山、出海,应该有更多更丰富的新型业态,从而大大提高崂山的整体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业内人士认为,青岛民宿业分布较散,老城区一片,崂山一片,西海岸一片。民宿各自为战,没有像莫干山一样形成统一的品牌效应。其实,民宿业内人士也意识到这一点,比如位于大学路街区的民宿业人士为了留客,从去年开始就着手打造“文化业态”,咖啡店、话剧场、市集等多种经营业态相互搭配,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组合拳引流。

业内自发引流,自然不如在政府主导下的大型引流效应,具有宏大叙事的效果。如果每处民宿集聚地都能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各有特色的旅游业生态圈,如果当人们想到青岛,除了山和海,还有众多精品民宿的时候,民宿业就真的OK了。

新闻推荐

老年大学开学啦!

阔别15个月再相聚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