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伉俪:为祖国原子能事业奉献青春
家住青岛市市北区吴兴路、今年80岁的周世英和老伴江化英不仅是一对金婚夫妇,而且是一对核武伉俪。年轻时他们响应国家号召,隐姓埋名,深入大漠戈壁参与原子弹、氢弹研究,为国家原子能事业发展倾注心血,奉献青春;改革开放后,他们继续发挥特长,为祖国经济建设增砖添瓦;退休后依然保持初心,努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深入大漠奉献青春
“我是1964年从湖北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二机部202核基地的,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将要从事什么工作,后来才知道是搞核研究。”在周世英家中,谈起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充满自豪。老人介绍,他的家乡在湖北郧阳,六岁时家乡解放,他们才有了上学的机会。
周世英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到单位报道时的情形。 “当时是国家机关的一位领导,带领我们进行入职宣誓,誓词是‘党和人民信任我,参与祖国的原子能事业,为祖国为人民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为国防核武器,艰苦工作、努力奋斗,严保国家机密,为国家的原子能事业,为国防核武器,战斗在戈壁滩,奋斗在西北荒原。 ’”周世英回忆,宣誓结束后,他们在誓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下手印,随后他们在位于内蒙古的一处基地投入工作。
夫妻携手投身核研究
工作后在一次回家乡探亲时,周世英在火车上遇到了老同学江化英,两人相谈甚欢,并互留了联系方式。
“我们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同学,后来我考上了湖北大学,她考上了武汉大学,当时由于通讯不发达,一直没有联系,再次相见已是大家都毕业参加了工作。”周世英介绍,老伴当时是学物理的,专业是原子能,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武汉工作。短暂的假期结束后,他们开始了书信联系,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并走进婚姻殿堂。
“结婚后我才知道他从事的工作,而那些工作正是我学的专业,于是在几经协调后,我也加入到了核研究队伍。”江化英说,她跟随丈夫先是来到内蒙古核基地,而后又转移到陕西。
周世英主要从事核燃料、堆材料的研制、实验核生产技术工作,江化英负责主导氢弹控制元件和核电站元件的金相机械性能检测工作,当时条件异常艰苦,但内心怀揣梦想,每天过得很充实。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1978年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转向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他们全身心投入原子能开发和利用方面,并取得了很多成绩。
“后来我来到山东,一直参与实验室筹建、培训和考核工作。”周世英介绍,退休后,他还担任黄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顾问、督查室主任,不断奉献自己。江化英来到青岛后,曾在青岛机械研究所担任物理实验室负责人,曾修复瘫痪多年的从日本引进的“真空离子溅射机”,曾为青岛各橡胶厂研制出“实验室用橡胶自动切割机”。
由于常年从事微观研究,江化英用眼过度患上了老年黄斑病,一侧眼睛几近失明,但回忆起那段轰轰烈烈的青春往事,她从不抱怨。退休后,这对核武伉俪依然十分关心祖国发展,关注科技创新。 记者 张磊
新闻推荐
早报4月6日讯4月6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老兵永远跟党走”青岛“荣军”...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