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生:为大地“听诊”

老年生活报 2021-03-17 08:12 大字

1992年9月23日黄海南部海域地震,他提前半个月就预测出了这次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他提前一个月预测到地震大约时间和方位,并将观测到的情况在青岛市地震局会议上做了报告。

他是王晋生,今年85岁,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一名军休干部。退休前他曾任某部队院校物理教研室主任、图书馆馆长,教授大学物理课程。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把我毕生所学全部奉献到公益事业中,此生足矣”。

结缘地震观测

45年前,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是一场中国人记忆犹新的灾难,多少个家庭、多少条生命被这场灾难吞噬,青岛也同样有震感,王晋生所在学院的学员们纷纷从宿舍楼二楼往下跳,轻的摔掉了指甲盖,重的摔断了胳膊、摔断了腿。

事后学院领导层迅速意识到应该研究开发地震报警装置,用于提前观测报警,保护学员们的生命安全,这项任务就交给了王晋生所负责的物理教研室。“当时没有装备、没有经验不说,物理与地震观测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啊”,老人边回忆边笑道,言语中饱含着当年“开荒拓土”的艰辛和不易。

地震观测开启新生活

万事开头难,没有设备就自己做设备,到院校印刷厂要来刻字用的铅字模,化成铅坨,埋到地下,用笨办法测量地表电流反应数据,分析地壳运动变化规律。

后来在学院和市地震局的有力支持下,投资建设了一个140米深的地震观测水井和地震观测室,值此这项工作逐渐步入了正轨。 300米步行路程,王晋生每天都往来于地震观测井、观测室进行记录比对数据参数,分析数据变化,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在没有进行数字化改造之前,他需要每天往返 3次,即便是现代化数字升级后,有计算机每分钟可以自动记录6次的情况下,老人还是不放心,仍坚持每天去亲自查看一翻。45年里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生命里不能没有地震观测

因为地震实验需要,家里养了些荷兰猪、猫、老鼠等动物,到处都是它们的粪便,还臭烘烘的。

王晋生的老伴叫韩继珍,曾经也当过兵,在军队医院工作,出于职业她特别爱干净,“看着老王那股拼劲儿,我们全家都得帮他一起养着这些小动物。 ”83岁的老伴儿至今提起此事都很担心。

地震预测就像王晋生老人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已融入到他的生命里。记者 张磊通讯员 李夏凌

新闻推荐

防范诈骗讲座进干休所

本报讯日前,针对近期电信诈骗频发现状,结合老干部工作开展实际,青岛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特邀青岛银行市南香港花园支行就“如...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