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锄头种地 放下锄头唱戏

青岛早报 2021-02-22 06:44 大字

岛城传统中,过年有唱大戏的风俗。正月里的一场场大戏,将春节的欢庆活动不断推向高潮。近日,扬琴、二胡、铜锣共鸣,一曲新编柳腔《众志成城战疫情》在峪夼社区演出。记者采访得知,峪夼作为崂山区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老村落,传承两百多年的峪夼柳腔焕发了蓬勃生机,峪夼社区柳腔剧团多次获奖,今年,北宅街道要为峪夼柳腔申报市级非遗项目。

放下锄头就是演员

在峪夼社区的文化活动室内欢声笑语,非常热闹。峪夼社区柳腔剧团的团员正在彩排他们新编的节目。原先的老团长徐圣河来了,还有很多社区居民也赶到了现场来观看彩排。

“在我们社区1400多名居民中,几乎是人人都喜欢唱柳腔,很多家都是祖孙三代都能唱柳腔,在我们社区柳腔实现了代代有传承。 ”徐圣河说。

73岁的李忠敏是现任峪夼社区柳腔剧团的团长,他也是年龄最大的团员。李忠敏告诉记者,现在峪夼社区柳腔剧团共有演员近20人,大家的平均年龄50多岁,“我们团里的团员都是社区居民,平常还有自己的农活,业余时间放下锄头,就来练习柳腔。每到正月,我们峪夼柳腔不光在北宅演出,还被要邀请到周边的沙子口街道演出呢。 ”

北宅街道文体中心负责人王雅娟介绍,柳腔是青岛地区独有的古老戏曲剧种,始于清乾隆年间,源于大沽河流域,后广泛流传于青岛地区。峪夼柳腔起源于北宅街道办事处峪夼村,早在清末年间便以其高超的演技闻名四村八疃。

峪夼大人孩子都会唱

峪夼柳腔的特点是运用崂山当地方言,唱腔委婉细腻,优美流畅,语言风趣生动,表演朴实无华,有着强烈地方色彩和浓郁乡土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据了解,20世纪初峪夼民间艺人每逢正月开始沿村演出,1928年峪夼村成立峪夼同乐会,20世纪60年代成立峪夼柳腔剧团,峪夼社区的柳腔爱好者越来越多,演出剧目也越来越多,有“峪夼大人孩子都会唱”的说法。 2007年,峪夼柳腔被评为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传承两百多余年的峪夼柳腔焕发了蓬勃生机,峪夼柳腔乐团也多次在区街各级文艺演出中获奖,成为深受居民喜欢的文艺团体。

“峪夼柳腔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丰富地区 精神文化建设,还能够发挥它的经济价值。为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日前,北宅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让柳腔代代传承下去

为了保证让峪夼柳腔能够代代传承下去,峪夼社区柳腔剧团特别注重吸收年轻力量。 “为了进一步推陈出新,区里、街道专门为我们聘请了专业老师来指导。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爱上柳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柳腔新曲,今天排练的就是新编曲目。 ”李忠敏说。

“我从小就喜欢听柳腔,四年前开始跟着专业老师学习,唱柳腔让我感到很快乐。 ”峪夼社区柳腔剧团里30多岁的团员李瑞蕾告诉记者。北宅街道文体中心负责人王雅娟介绍,北宅街道正在整理申报材料,今年启动峪夼柳腔的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陈勇 通讯员 梁太宏 王煦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筑梦蔚蓝 小记者上演“海底总动员”

浮游生物小记青岛文登路小学六年级二班巨博暄滴水藏海,这是比喻和夸张。但对于浮游生物而言,这却是事实。最近,我们晚报小记...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