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扎头绳起家,到国家科研项目特种绳缆指定供应商,青岛海丽雅集团 把一根绳子做到“上天入海”

大众日报 2021-02-20 09:38 大字

扫描二维码,查看相关视频■凭借技术积累和沉淀,海丽雅在专业特种绳缆以及相关装备研发方面的整体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创造出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绳缆表皮与内芯移滑度为零的“中国精度”,在-196℃至560℃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的“中国温度”,强度是同直径钢缆2-5倍的“中国强度”,深入海下9000米的“中国深度”

□ 本报记者 肖芳

新春团圆时节,我国“向阳红01”科考船正载着50多名科研人员,在印度洋执行岩石圈构造演化科学考察任务。这艘科考船上,助力科研人员实现洋底综合观测设备布放和回收的,是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为其配套的海洋特种绳缆——凯夫拉潜标缆。它耐老化、耐海水腐蚀,强度与同直径钢缆相近,重量却只有钢缆的1/8。

除了“向阳红01”等科考船,正在绕着火星飞行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等“大国重器”,也使用了海丽雅定向研制的特种绳缆。

如今,海丽雅特种绳缆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拥有1600余项专利,曾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成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绳缆指定供应商。

让很多人惊讶的是,这家被誉为“中国绳王”的企业,是做扎头绳起家的。

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告诉记者,海丽雅的前身是青岛国营花边厂,诞生于1922年,曾有同行业“江北第一家”的美誉。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订单萎缩,企业濒临破产,曾连续5个月发不出工资。先后干过织绳工、车间主任、计划科长、副厂长的张旭明,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上任后,张旭明果断关停并转了企业名下的饭店、舞厅等9个三产小企,决定聚焦制绳制带主业找“生路”。

当时,传统绳带显然已没了市场前景。张旭明说起一个让她刻骨铭心的故事:有一年春节前夕,企业承接了一批出口服装100万个拉绳的订单,一根绳子卖3毛6分钱。全体职工加班加点一直干到大年三十晚上8点,才如期交货。可春节后,财务部公布的账单却显示,刨掉各类成本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这笔订单亏了2万元!

“3毛6”带来的尴尬,让张旭明痛下决心带领企业转型。可是出路在哪里?一次偶然的出国经历,给了她启发。早在20世纪90年代,海丽雅生产的特种绳缆就曾走出国门,在美国销售,但当时并没有被作为主攻方向。有一次到底特律出差时,张旭明看到自己企业低价出口的特种绳缆,竟然被当地代理商卖到了不敢想象的高价,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但也第一次认识到自家产品也可以这么“高大上”。

这次经历让张旭明坚定地将攻关目标瞄准了国内市场空白的特种绳缆。但研发和制作特种绳缆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企业资金捉襟见肘。“人家买机器都是一次性买几十台,可我们是一台一台地买,当时27500元一台的机器是由员工凑的钱,赚了钱再买下一台。”张旭明回忆说,陷入困境的企业拿不到贷款,自己为了筹措资金,还曾拿闺蜜的房子办理抵押贷款。

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更大的瓶颈来自技术。特种绳缆的研发在国内是空白,国外又实行技术封锁,海丽雅虽有相关技术积累,但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怎么办?张旭明提出了“借脑引智”的发展路子:一方面引进国内唯一的绳缆博士等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与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英国TTI绳缆研发中心等国内外院所合作,全速发力专用绳缆及相关装备的研究开发。

海丽雅集团现任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黄涛,便是企业2000年招聘的第一个大学生。当年,海丽雅派出公司唯一一辆轿车,到青岛大学接他到公司报到。直到现在黄涛都记得,自己是当年惟一被轿车接走上班的大学生,同学们都非常羡慕。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海丽雅高端绳缆研制成功,却无人采购。当时,国内使用的高端绳缆基本都采购进口产品,更别提科考船、潜水器等使用的特种绳缆了。为打破销售僵局,张旭明带人去参加广交会。“我们就拿着产品站在那里,只要有人到绳缆展位上去看,我们就盯着,等他和人家谈完了,我们就拿着产品跟上去推销。最初的客户,就是这样一个个积累起来的。”

后来在国内一次展会上,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发现了海丽雅生产的海洋绳缆,并在反复沟通和测试后投来了“橄榄枝”。自此,海丽雅转型终于找到了“对接口”,开启了全新发展阶段。

海丽雅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东告诉记者,这些科研项目所用的海洋绳缆或工业绳缆,几乎每一根都是个性化定制,对于重量、性能、工艺等都有独特要求。每次一接到新项目,研发团队都是“窝”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关,反复进行材料、压力、弹性、硬度等方面的试验。例如用于“天问一号”地面实验的垂挂吊索,从接到项目任务到最终研发成功,用了近3年时间,做了上万次试验,其间经历的失败不胜枚举。

但在海丽雅,企业心甘情愿为创新过程中的失误买单。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还特别设立了“董事长创新基金”,专项奖励在日常工作中勇于创新的先进个人。在海丽雅的生产车间,记者还见到了很多以工人名字命名的机器,如平安穿线器、梁波密度仪、来祥夫子盘。“只要你作出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帮助提高了效率或质量,企业就会认可你,设备或产品就可以用你的名字来命名。”张丽东说。

凭借技术积累和沉淀,海丽雅在专业特种绳缆以及相关装备研发方面的整体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创造出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绳缆表皮与内芯移滑度为零的“中国精度”,在-196℃至560℃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的“中国温度”,强度是同直径钢缆2-5倍的“中国强度”,深入海下9000米的“中国深度”。

“在海丽雅,是人才将原本的‘不可能’变成‘无限可能’。”张旭明说,“我们要将一根绳子做到极致,从海洋强国到应急救援,国家和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新闻推荐

这对地铁人“云”上成了亲

没有父母陪伴、没有伴郎伴娘、没有鲜花礼炮……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