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的不只账目 更是诚信

青岛早报 2021-02-06 05:57 大字

连日来,早报报道81岁老人崔西武“诚信账本”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 “诚信”的讨论。众多网友纷纷赞扬崔西武是诚信的榜样,希望更多老板好好向他学习,不要亏欠工人。早报的报道也引来了众多媒体的跟进采访和转发。 “诚信账本”也一度上了网络热搜,让崔西武当了一把“网红”。

关注

“诚信账本”被多家媒体报道

“这几天,陆续有多名媒体记者来采访我们,我们就是那些事,老崔和工人们的这些账都记得清楚,现在已经清完了,以后就一身轻松了。”崔西武的老伴说,家里来人做客,老崔的心情也很好,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述着他的故事。

连日来,早报关于崔西武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以及西海岸新区电视台对崔西武的视频报道等,让崔西武成为了“网红”,他的故事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内蒙古、西安、郑州等国内多家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也转发了崔西武的故事。

“感触特别大,觉得老人这种境界,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西海岸新区广播电视台记者李建伟说,“20多年前,别人欠他4万多元工程尾款,这在那个年代可不是小数目。但是这些都没有击垮老人,他的坚持和诚信让人感动。 ”

很多网友也赞扬崔西武的行为。 “钱多钱少都不是事,主要是这位老人的心意,他欠债那么多年,不仅没让工人心寒,反而让工人感动,这就是值得大家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一名网友留言说。“对老人实地采访后,知道了他这些年的生活不易,但他依然坚持着这份诚信,真让人佩服。”采访过崔西武的媒体同行们说。

青岛是一座有爱、有温度的城市,这些年来涌现出了如 “诚信大叔”等典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正能量在弘扬、激励着大家,让整个社会暖意长存。

声音

“道德模范”佩服崔西武

“听了崔西武的故事,我很佩服这名老人,这是老一辈给我们树立的典范,就像一股暖流一样。 ”2020年青岛市道德模范、国家税务总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四级主办王军说。

其实,王军也是一名诚信的模范。 2016年,王军的一名战友意外去世,当时他就许下诺言——帮战友照顾好他的父母。从那时起,王军下班后总是先带战友的父母去海边散步、聊天,帮他们做一些家务事。无论何时,只要老人有需求,他总会想办法满足。 2020年4月的一天,王军得知去世战友的母亲已是肺癌晚期,之后的日子里他每天下班后就守在老人身边。她身上疼了,王军就给按摩缓解;吃不下饭了,王军就用注射器一点点喂流食;因为卧床不能动弹,王军给老人剪指甲、换药、擦身体……去年5月30日,老人因抢救无效去世。此后,他更加悉心照料战友的父亲,每天都去看望老人,陪他晒太阳、聊天,帮他解决生活的困难。王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诺千金”。

评论

跨越26年的账本是诚信的本色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这些天,青岛西海岸新区81岁老人崔西武还工钱的事引起了广泛热议。这位老人坐着轮椅,辗转多地,只为了偿还26年前欠下的一万多元工钱。从他的背影和账本中,我们清晰看到了“诚信”二字。

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朴素故事。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自古至今皆是如此。崔西武老人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动,主要因为两点:其一是他这些年的不容易;其二是某些人的不诚信。

是谁导致崔西武欠钱的呢?正是那些不诚信的人。崔西武曾梦想当个建筑老板,他从包工头开始干,因施工质量好,找他干活的人也多,但有些工程干完了,对方却不给结尾款。崔西武拿不到尾款,也就没钱给工人发工资。他也尝试打官司讨要尾款,但结果不尽如人意,至今仍有部分钱没要回来。就这样,他不仅当建筑老板的梦想破灭,连同自家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这段经历让人心痛,他也是过去“诚信缺失”背景下的一个受害者。

在崔西武的故事中,有着民间基本的善意与宽容。比如,最后这一万多元工钱拖了26年,但无人上门催讨。因为早在20多年前,当初的工人们得知“崔老板”家境困难,“都商量着这点工钱就不要了。 ”大家也没保留欠条,渐渐淡忘了这件事。这种善意与宽容,既是老百姓一种朴素的情感,也是对于过往现实的妥协。就像一位工人所说:“那个年代出去干活,结账要钱很不容易,有些老板干100元钱的活,最后能给你50元就不错了。 ”所以,他看到崔西武来还钱时,非常感动。在这样的叙述中,崔西武跨越26年的坚持,也就有了几分理想主义色彩。

正可谓,“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崔西武的还债经历闪耀着良心之光,这是青岛一介平民百姓对于底线的坚守。对此,我们无意也无需拔高。老人的“诚信账本”是一个例子,是诚信所应该有的样子。同时,也是一种鞭策,鞭策城市管理者不断完善法治,健全制度,不让崔西武这样的诚信者吃亏,让所有失信者都付出其应有的代价,受到法律的惩罚。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诚信在青岛已蔚然成风。比如,青岛首个“年宵花无人超市”日前开业,这个没有售货员、市民自助购花的超市运转良好,不仅一盆花没丢、一分钱没少,还多了不少钱——有人买花后留下1000元钱和一封署名“微尘”的信,要买花捐给战疫的白衣天使。2014年10月,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K1路驾驶员卢振华,偶遇坐轮椅前来乘车的8岁男孩赫赫。卢振华习惯性地将赫赫抱着上下车。得知赫赫每天都要在妈妈陪同下乘车去做康复训练后,卢振华和车队其他几名师傅做了一个决定,此后每天都坚持抱赫赫上下车。这件好事一做就是6年多……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是青岛一张闪亮的名片,诚信是其中应有之义。当诚信遍地开花,城市自然充满春之美好。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实习生 贾晓妮

新闻推荐

“低价团”为何屡禁不止

假冒伪劣卖高价 花言巧语坑老人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