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卖代帮”,让好山货秀出好品质
本报记者靳淑敏
走进礼县消费扶贫直销店,木耳、花椒、鸡蛋、面、苹果、苦格菜、地达菜、苹果脆、手工艺品、土蜂蜜等产品琳琅满目。
“我们店里有300多种产品,除公司自己的产品外,还面向1412户群众、23家合作社,以比市场价每公斤高2元的价格向他们收购产品。”礼县消费扶贫直销店总经理赵晶告诉记者,今年仅大黄就收购了800多吨。
礼县消费扶贫直销店从2020年7月开业,到现在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订单销往北京、上海、青岛等地。但其实从2020年5月开始,他们就在淘宝和拼多多申请直播账号,到现在直播间有2万多粉丝,仅“双11”就销售了5000多单。
“对于直销店的运营,初衷就是消费扶贫。”赵晶说。
她认为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陇南更是利用互联网创造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制度环境。推进“互联网+消费扶贫”,打造消费共享平台、产销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实现以产定销、以消费拉动贫困地区生产良性循环。
“这种方式对偏远山区农户的帮助比较大。”赵晶说,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群众把地达菜用大袋子装着就拿过来,没有商标,甚至连最简单的包装都没有。“明明很好的东西,但是没人知道,没法销售,他们就手把手教他们包装,打造成产品。”
在平台销售比较好的罗坝木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原来,用大蛇皮袋散装着木耳售卖。”赵晶笑着说,“2020年入驻平台后,不仅对产品分类很细致,而且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包装,目前已经销售了2万斤左右的木耳。”
如今在直销店线上线下的店铺里,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石桥镇汉阳村加工生产的精制玉米面条,洮坪镇下坪村不同规格的包装苦格菜,还有雷坝镇蒲陈村自主研发生产的蒲礼源花椒火锅底料。
从最初农产品的散装散卖到现在提档升级后的网络直销,好山货不断秀出了好品质。
新闻推荐
疫情防控常态化,委员热议“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新趋势 优化“互联网+教学”需各方合力
□本报记者齐静“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们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教育实验,而实践证明有序推进‘互联网+...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