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再启新征程 城阳区人民医院建设青岛市北部高水平医疗中心

青岛晚报 2021-01-15 07:40 大字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这场“大考”,城阳区人民医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防控举措,坚决守牢青岛“北大门”。2021年,城阳区人民医院永葆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青岛市北部高水平医疗中心而努力奋斗。

鏖战疫情探索成果经验

疫情发生后,城阳区人民医院深化感控三级管理体系,建立网格化感控管理机制,成立感控监督员队伍,确保全员全流程防控、防护闭环管理;90个小时鏖战,建起装配齐全、设施完备的发热隔离病房;组建医疗救治专家团队、发热门诊团队、隔离病房团队等,奋战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第一线,坚守城阳区疫情防控“最后防线”;历时30天建成的PCR实验室,核酸日检测量达3000份,全面保障城阳区疫情常态化防控需求。同时,医院充分发挥区医院龙头的担当与责任,选派防控、救治等五批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走进医院、企业等进行指导;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恢复日常诊疗,防控复工复产两不误;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对于危重患者和普通患者实施分类救治,对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等,打造安全就医环境。医院探索出了“感控监督员制度”“院感网格化管理”“境外人员四步检查法及五分离服务与管理制度”“一人一策治疗方案”、“疫情心理援助”等一批创新成果和先进经验。

深度新融合工作结硕果

城阳区人民医院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22个党支部将支部思想建设与学科业务学习、支部组织建设与学科梯队建设,支部作风建设与医德医风建设紧密结合,推动党建工作落地生根。疫情发生后,院党委建立了强有力的作战体系,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纷纷请战,千余人提交“请战书”。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共建活动,签约党建共建单位达230个,联合“扬帆健康”义诊队,各党组织组织专家和医护人员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选派医疗队援陇援贵;推进区域健共体建设,安排专家下沉到基层卫生院进行指导。代先慧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丽琴被评为山东省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王均志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宋蕾等12人获得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等,涌现了一大批务实进取、奋勇争先的岗位先锋。

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态势

骨科获评2020年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产科等8个学科获批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总数位于青岛市同级医院首位;4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医学科技奖,数量在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位置;检验科再次通过了ISO15189现场复评审。泌尿外科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手术数量和质量处于国内领先;产科宫颈提拉式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中临床应用,肝胆外科双镜联合微创治疗胆石症、胆源性胰腺炎等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骨外科在髋关节膝关节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3D打印个性化治疗等均处于青岛市先进水平。

城阳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推进六大中心建设,荣获山东省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完善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建设,进一步推进三高共管、三级协同、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模式。

服务举措实现新优化

在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方面,城阳区人民医院建设成立一站式阳光服务中心,为病人提供预约、咨询、分诊、便民开药等一站式服务;深化推进诊前预约、诊后随访,利用自助服务机、官微、官方支付宝生活号、“一电通”电话等多渠道开展预约诊疗,方便病人预约就诊;启用“聚合支付”、推动床边结算,实行多种移动医疗便捷服务平台等,提升服务效率;引进3.0T核磁共振、西门子超高端双源CT、DSA和超高端5D智能彩超等高端设备;全面升级信息化建设,推出“云胶片”等服务;增加创伤显微外科“小儿骨科门诊”、产科“出生缺陷门诊”、儿科“小儿生长发育门诊”及“小儿哮喘门诊”四个专病门诊,群众就医便捷度得到再提升。

2021年,城阳区人民医院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载体、以筑牢质量安全为抓手,大力推进医教研管协同创新发展,抓好能力提升体系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努力建设青岛市北部高水平医疗中心。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于波通讯员李春燕

新闻推荐

沙尘天气来袭?岛城受到波及

早报1月14日讯1月10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高强度沙尘天气,多个城市受沙尘影响出现空气质量指数“爆表”,沙尘天气...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