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澎湃新动能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力争现代服务业取得更大突破

青岛晚报 2021-01-15 07:53 大字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青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作为内外循环中“双节点”城市的青岛更不能错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融入新格局

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新格局的加快形成,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当前,青岛正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去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围绕青岛市实施工业互联网攻坚行动总体部署,力争到2022年,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青岛已集聚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发布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150个“未来城市”场景。

受益于工业互联网,青岛企业正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赛轮集团橡链云平台已入驻供应商3380家、经销商2100余家,零售门店近6万家,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的深度协同。国际领先的“双跨”平台卡奥斯,已链接企业近70万家、服务企业6万余家。去年以来,青岛加快平台建设,加快“双跨”平台、特色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企业共性需求,逐渐形成“一超多专”的平台发展格局。

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工业互联网仍然是青岛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台推动卡奥斯平台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13条产业链核心企业与卡奥斯共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啤酒饮料、橡胶轮胎、高端化工、节能环保、智能检测等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放1000个“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引进一批5G、人工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区块链等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现代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大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对于正在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青岛,要充分发挥“双节点”的独特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挥对“双循环”的服务作用。而这其中,现代服务业无疑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当前,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19年占GDP比重达到60.9%,贡献了全市55%的国内税收、79%的投资在建项目,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97.4亿元,增长7.1%,占GDP比重31.5%。去年,青岛正式印发实施《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争取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数量、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协同推进有力、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新发展格局之下,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需继续提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加快打造北方服务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港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交易、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中国外运(上合)智慧物流园等15个项目建设,做优“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服务品牌,力争“齐鲁号”欧亚班列数量增长25%以上,争创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现代金融产业,深化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发展产业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积极引进证券、保险、理财、期货等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站在发展风口上的青岛,应当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同时,逐步提升青岛产业的价值链,奋力书写出城市发展新的传奇。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李沛

新闻推荐

黄岛街道:新年伊始垃圾分类工作迎风起航

2021年,黄岛街道在街道党工委的坚决领导下,严格落实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垃圾分类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街道垃圾分类质量。...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