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

青岛早报 2021-01-14 09:02 大字

1实事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引才聚才25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

●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劳务合作基地,力争劳务合作联盟城市达到100个,并适时举办“青岛市劳务合作交流大会”。

●提升企业职工、就业困难人员和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5万人,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50处新时代共享“职工之家”、50处职工书屋;改造提升市工人文化宫,完善工人剧场、实训基地等相关设施5处,满足职工群众学习培训、就业创业等多样化需求。

城市梦想

力争劳务合作联盟城市达100个

完善政策供给、打造就业新增长点、创新服务模式,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化调整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和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政策,吸引青年人才来青、留青、回青创新发展。实施大学生实习实训(见习)计划,完善青岛市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挖掘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优质岗位,组织实习实训1万人以上,提升青年岗位实践和就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落实市政府关于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新政,鼓励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发展,修订灵活就业登记办法,开发启用青岛市灵活用工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劳动用工余缺调剂、共享员工对接服务。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来青就业渠道,建立立足青岛、辐射胶东、面向全国的人力资源互联中心,充分发掘整合国内人力资源,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劳务合作基地,力争劳务合作联盟城市达到100个,并适时举办“青岛市劳务合作交流大会”。

实施“十百千万”工业互联网人才工程

2021年,青岛市将围绕建设创业城市,以打造“四链合一”+高效政务服务环境为牵引,持续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实现全年引才聚才25万人目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实施促进产才融合人才政策措施,加快“高精尖缺”产业人才集聚。围绕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集聚高地行动方案,启动实施“十百千万”工业互联网人才工程。

实施“金种子”人才储备计划、高校毕业生聚青行动、“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倍增计划等,加速青年人才聚青。围绕“工匠之城”建设,聚焦新就业形态、新产业、新领域,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更多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精准对接摸排企业人才需求,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开展“蓝洽会”“招才引智名校行”“博士行”等品牌引才活动。开展“人才驿站”建设试点,促进来青回青人才需求高效配置。聚焦人才最关心的“税学医房”等方面的问题,编制人才服务清单,推动人才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俊采管家”应用程序,实现高层次人才需求“一帮到底”。深化“智慧人才”建设,打造人才线上“一站式”服务网络,推进人才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关联事项“一事全办”,实现政策找人和主动服务。

引领大学生创业3000人以上

当前,青岛市正在聚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创业城市,为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十四五”期间,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目标提高到每年3万人。

2021年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发挥青岛创业城市服务办公室作用,集聚全市创新创业资源,用“一个热线、一个小程序”,实现“一站式”“精准化”创业服务。聚焦创业者实际需求,完善创业培训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等活动,提升创业者综合素质能力。组建创业者联盟,搭建创业者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平台,布局打造创业者港湾,为“领跑型”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新政,放大经办银行数量,实现创业担保贷款规模有较大增长,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以市场化思维,广泛发动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创业扶持,全年引领大学生创业3000人以上。项目实施后,将极大促进高校毕业生、本市户籍城乡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新增就业。

百姓故事

讲述人:江克洲 青岛海目云海洋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青岛创业 有太多机遇

“在青岛这座城市创业,有太多机遇和挑战。水下机器人团队的成功,是团队所有人努力的成功,其背后更是有着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支持。 ”目前,江克洲和他的水下机器人研发团队正在稳定发展着,对于如今的创新创业浪潮,江克洲有着自己的看法。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江克洲,在青创业已有两年多,他的团队主创人员有3人,均是“90后”,1995年出生的江克洲年龄最小,也是团队的带头人。江克洲的创业初衷源于读研究生时的一次出海试验。当时他发现,“蛙人”的工作危险性非常高,稍有差池就可能因为水压、水温、海底暗流等遭遇生命危险,而且最优秀的潜水员也只能在几十米的水下环境工作。从小就热爱海洋的江克洲便有了用水下机器人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

团队创业的道路并不容易。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学较晚,订单几乎为零。产品、渠道单一,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去年4月,江克洲和团队经过五六次激烈讨论、碰撞,一条条梳理问题,一点点确定方向,才决定将水下机器人使用方向由科研使用向海水水产养殖转移。如今,他们开始研究牡蛎育苗的自动投饵、扇贝育苗自动穿孔等机器人,水下机器人销售范围已覆盖全国15个省、近40个地级市、近10所高校。

“想走创新创业之路,首先要有决心,毅力比项目更重要。 ”江克洲在水下机器人项目从简单想法到付诸实践,最后形成实物投放市场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各类问题,但江克洲及其团队成员没有轻易放弃,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们逐渐探索出解决之道。 “青岛是一座非常适合创业的城市,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扶持,也有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扶持政策。特别是近一两年,创业环境与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在北方城市中名列前茅,给我们这些年轻创业者以信心。 ”江克洲对未来充满希望。

本版撰稿摄影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 视频剪辑 肖梦婕

新闻推荐

消防牵手高校共建火灾调查实验室

本报1月13日讯13日下午,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建火灾调查实验室签约暨揭牌仪式在青岛科技大学市北校区讲学...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