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优先人人共享 李沧区用心用情为百姓健康护航

大众日报 2020-12-10 09:45 大字

2020年李沧区启动5项医疗卫生惠民实事,超过7万名居民从中受益李沧打造基层医疗新生态,把专家级服务送到家门口李融媒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李沧区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着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全力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全民,人人共享“健康红利”。

目前,李沧区建成“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11个街道的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区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1万人,把“家人式”的健康服务送到每一位居民“家门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未来,李沧区卫生健康事业将朝着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居民健康阔步前进,继续用心用情为百姓健康护航,让更多优质基层医疗服务“触手可及”,让更多的“健康大礼包”惠及李沧百姓。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山东省立医院签署托管青岛市八医的战略协议,开工建设青岛市八医东院区,进一步方便李沧东部居民就诊;新建12个院前急救站(单元),分布在城区东、中、西部,院前急救网络全覆盖;新建面积1万平方米,集妇幼、疾控、社区卫生、监督为一体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投资5000多万元将3家区属一级医院转型升级为5家功能完善、医疗设施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十三五”期间,李沧区率先编制了《李沧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积极健全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网络,形成以二、三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为网底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医疗服务多层次、多元化、近距离、全方位。

据悉,李沧已经建成覆盖11个街道的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全国百强社区服务中心1家,全国优质社区服务中心3家。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59家,其中一级以上医院29家,床位4768张,千人床位数由2015年的5.1张增加到7张。

李沧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李沧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中西医并重,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建设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中医药事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医疗事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让群众“活得更好”,李沧区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沉和资源下沉,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

2019年,李沧区中医药管理局挂牌成立,在区卫生健康局设立中医药科,在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成立中医药监管队伍,这是李沧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在多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建成国医馆,能够开展针灸、推拿等26种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发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不久前,在李沧区永清路社区医院揭牌仪式上,居民吴先生为社区医院频频点赞。他激动地告诉笔者:“社区医院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实惠,花1元钱诊疗费,能享受到医疗专家的服务,太方便了!”

据吴先生介绍,患有肛肠疾病的他,在社区医院接受治疗时,通过青岛八医坐诊专家的协调,在八医接受手术治疗后痊愈,以一级医院的收费,享受到了三级医院专家的全程服务。

李沧区永清路社区医院是青岛市内三区首家社区医院,青岛第八人民医院还派遣20多人的医疗团队直驻社区医院病房共管,这在全市也是首开先河。

近年来,李沧区政府制订下发《李沧区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定位及服务范围,医联体成为居民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有效提升区域内群众对卫生健康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加快形成,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李沧区成立了“慢病诊疗中心”“心脑血管病诊疗中心”,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立医院、海慈医院、青岛八医、青岛三医等市级医院建设了医联体;与青岛思达医院、阜外医院、眼科医院等签订专科医联体协议;建成了14家“互联网远程会诊中心”。通过医联体,每年上级医院派出专家到社区1200人次,为基层服务门诊量1.5万人次,对基层人员开展培训1500人,医联体建设如火如荼,大医院和小医院“手拉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百姓看病就医。

以永清路社区医院为例,如今医院科室设置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多样,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由每年12万人次提升到约20万人次。医院还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一方面标准化建设大大增强社区医院的医疗功能,另一方面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问诊专家,进一步畅通了优秀医疗专家资源下沉到社区的通道。

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守门人”

“以前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私人医生,没想到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有一天也能享受到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贴身医疗服务!”11月19日,在李沧区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周女士在向她的家庭医生蓝孝钏表示感谢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原来,周女士的丈夫长年患有脑血管疾病,不久前的一天,他突然出现头痛、无力等症状。手足无措之际,周女士立刻向蓝孝钏求助。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蓝大夫第一时间赶到周女士家中,为她的丈夫做检查。

经过检验,蓝大夫确定病人主要是由于缺钾引起了不适症状,随后,又与青岛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展开会诊,为病人制订了周全的治疗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周女士的丈夫康复如初。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蓝孝钏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上门服务。放眼整个李沧区,像蓝孝钏一样的家庭医生,以及如此精准、周到、贴身的“家人式”家庭医生服务,早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李沧基层医疗服务的“新常态”——患者和医生签了约,患病后就有了“靠山”,第一时间求助自己的“健康管家”,而不是“有病乱投医”,盲目扑奔大医院。

据了解,自2016年在全市率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以来,李沧区全面推动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养医签约,居家巡诊”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全面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水平,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加快“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截至目前,李沧区组建164支3+X+1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服务21万人。

家庭医生配合医联体的模式,让“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有了制度安排,看病难、看病贵得到妥善解决。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个性化彩虹管理、菜单式签约服务包及医联体专家助力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方式,增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吸引力,增加居民健康获得感。现有各类医保社区定点机构170多家,可办理大病、居家护理等。建成38家医养结合机构,拥有各类养老床位4957张,可以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

群众乐享惠民服务“健康大礼包”

“手术花了约7000元,医保报销后原本需要个人承担1420元,经过李沧区‘白内障康复手术救助’补贴1200元后,自己只花了220元钱,出院时直接办理补贴结算,既省钱又方便!”家住李沧区兴华路街道的孙大爷受白内障困扰,手术前右眼视力只有0.2,经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进行白内障康复手术后视力恢复到了1.0。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精准的“医疗红利”,今年,李沧区启动5项医疗卫生惠民实事。惠民实事注重关心关爱老年人、计生特殊家庭等重点群体,涉及白内障康复手术救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等5大项内容,超过7万名居民享受“健康红利”,真正让李沧区的基层医疗事业做到了惠民、便利、零跑腿,让基层医疗服务更加普惠,稳稳地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李沧区不仅做到让居民“病有所医”,还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攻坚,不断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以居民的“药匣子”为例,李沧区率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8家非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本药物销售“零差率”工作,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2014年至2019年,李沧区“国家基本药物”让利群众近5400万元,药品价格同比下降30%。仅今年1—11月份,李沧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就达到4200万元。

李沧区还坚持顶格推进,将基层街道、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和专业平台服务相结合,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的三级网格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目前,在129处街道社区、55所大中小院校、25所医疗机构构建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门诊,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专业、便捷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服务,“健康心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特色品牌服务赢得群众好评。

新闻推荐

崂山区井盖将有“身份证”

早报12月9日讯为全面破解路面古力井盖破损、缺失等城市管理难题,近日来,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开展集中整治古力井盖专项攻坚行...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