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贷人双十二还心动?

青岛早报 2020-12-04 05:41 大字

进入12月,时不时收到双十一到期还款日的提醒,网友们纷纷调侃“剁手一时爽,还款火葬场”。购物狂潮褪去后,倾向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们,更加浮现出“月光族”变“月欠族”的现象。有“凭本事用的花呗,也凭本事还”,能够按时甚至提前还款,但是还有很多面对因不理性消费而借贷带来的“压力”,感到后悔莫及的消费者。在年轻人习惯于透支消费未来的情况下,只有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信贷观念,才是真正对未来有信心。下周又到双十二,你还心动吗?

故事1

“月光族”变“月欠族”

“起初只是想买一部刚上市的iPhone,通过贷款分期每月只需偿还500元,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新手机到手之后,购买的欲望就被打开。 ”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白领小周告诉记者,一年前她还顶多是“月光族”,但现在已经成为标准的“月欠族”。上个月双十一期间,先后分期购买了衣服、化妆品,现在在各个网购平台开通的借贷产品中欠款已经3000多元了,信用卡里还要还2000。 “朋友聚会、同事聚餐,想多交朋友当然要多和大家吃饭,也需要更注重衣着打扮,大家都穿名牌,自己不穿感觉会‘掉价’。 ”只要想到能分期付,小周就觉得自己可以奢侈一次。因此尽管时常收支不平,却没有停下“挥金如土”的脚步。

但是好景不长,接踵而至的还款日把小周看似优越的生活打回原形。这一年多,工资卡好像个中转站,到手六七千,每次还没捂热,就全还钱了。 “在债务的压力下我不敢去考研,因为即使考上了也没钱支付一年几万块的学费;更不敢辞职,不敢保证下一份工作比现在工资高;不敢去想去的地方旅游,只能在朋友圈里时不时分享几张风景照片……”小周觉得很累,亲身体会到了从小康到贫穷的过程,这一段“负翁”经历,着实给25岁的她上了一课。“眼下的问题,是等着工资发了先把上个月欠款还了,还有房租、生活费,如果有时绩效低就只能还‘最低还款额’,但是到下月本金利息会更高,负债额会越滚越大。 ”小周决定,这几个月绝不再看直播不再买新衣服和化妆品,等把债务都还完后,明年每月省500元,几个月下来,她就可以报一个考研辅导班了。

故事2

靠父母支援才还上利息

与小周相比,90后的小杜刚刚升级为爸爸,他的情况更为不妙。过去养成的消费习惯,在家庭开支增大和生意遇冷收入减少后,超额消费惯性一时难止,不得不“拆了东墙补西墙”。 “前几年生意比较好,虽然妻子并不工作,我们两个也一直生活得很不错。”小杜告诉记者,换车换房、买最新款手机、买奢侈品、给小宝宝买最好的产品……本以为可以一直过“富人”生活的他们,没想到很快就成了“负翁”。

“无奈之下,新办理了信用卡借钱,按照原本的计划,借的钱只是应急,公司的资金周转过来后很快就能还上。 ”但小杜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意每况愈下,现在他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利息就像滚雪球一般。 “开心一个月,痛苦一整年。 ”后来,小杜在父母的支援下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把当初的贷款还上。在他看来,那段时间的自己缺乏金钱观念,而商家鼓励消费的刻意引导、借贷机构较低的审核门槛,都助长了像他一样的年轻人负债消费的欲望。

故事3

“伪精致”被现实打碎

90后的汤易已经连续3个月没买过一双鞋了,对于视“球鞋为生命”的这个男生来说,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没有余钱了。上大学时,父母每月会给他近3000元的生活费,其中近2000元会被他拿来买鞋,“不够再找父母要呗”。后来看到支付宝页面上的分期免息等宣传,就开通了花呗,开启了借贷人生。到现在为止,他的手机上还保留着花呗、借呗等APP,而他的花呗额度,也从刚开始的15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两万元。通过各类借款平台,他买回家的收藏鞋也越来越多。但是今年正工作实习的他发现,工资完全不够花,父母的小本生意也风光不再,“我很后悔以前大手大脚,花钱从来不过脑袋。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这个烧钱的爱好。

“花钱一时爽,还钱泪两行”。很快就到还款日了,已经不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的汤易为了填补之前超前消费的欠款,决定变卖“家财”,把自己的几双收藏鞋低价挂在了二手交易平台上自救。 “我原先的同学有人去做线上零工,有人兼职模特拍买家秀,有人套现还款……为了维持借贷平衡,总得想办法。 ”汤易告诉记者,“过去我觉得这样的消费方式很好,能为我提供更宽裕的流动资金。但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手头的资金并没有变得充裕,这个月好过了,就意味着下个月要紧巴。 ”

专家说法

基于收入合理支出杜绝过度消费

如果说“月光族”是花光所挣的钱,“月欠族”则是靠借贷提前消费,隐藏的风险更大。消费调查显示,90后在借贷市场上的占比高达49.31%,在亚洲同龄人中排第一。不仅如此,这其中有29.6%的人使用消费贷款,就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专委会秘书长、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指出,“月欠族”的花钱做派看似潇洒,其实是一次小型的债务危机,处理不好就会演变为人生危机。大手大脚、借贷消费极易导致“啃老”,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更易跌入“零储蓄、高负债”的恶性循环,不仅增加年轻人自身和家庭的债务负担,也可能带来今后的社会养老风险。

这就要求,第一,在整个社会倡导基于个人收入的合理消费,形成风尚和共识。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要摒弃虚荣、攀比、盲从心理,树立科学消费观,杜绝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学会控制风险,量入为出。第二,很重要的是,以消费贷、现金贷为主业的网络平台和消费金融信贷产品应该严格合理规范,承担起社会责任来,谨守商业伦理和有关法规,不能误导、引诱年轻消费者过度借钱消费;对于年轻用户,应该做好背景调查和资料审核,基于个人收入和现实经济情况进行运作,完善或建立风险测评和监控体系。

记者手记

别让“面子”凌驾于“票子”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在 《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人们购买物品不只是“当作工具来使用”,同时也是“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说白了就是用商品证明自己的消费能力。像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上流社会舞会,借了一条钻石项链。不幸的是舞会结束后项链丢失了。为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整整劳苦了十年。讽刺的是最后她才得知,所谓的钻石项链其实是假的。为了一瞬间的耀眼,付出了十年的代价。追求精致生活当然无可厚非,但有时候,代价有点让人承受不起。

适当消费、追求高品质生活虽不算错,但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月欠族”对待金钱、消费的不健康态度其实也是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开源节流、量入为出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理性消费观,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未雨绸缪”方能安然度过生活的低谷。

无奈的是,如今在消费观念更加超前和开放之时,“伪精致”也变成了一种潮流,披上这件华丽外套,满足了年轻人心理层面上的“合群”,同时信用透支被热捧和消费主义正盛行成为大的背景也在推波助澜。但以物质和外在作为标准,不会有尽头。真正的精致,是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精心呵护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内心真正充实丰富的人,即使脱离了昂贵的消费,也可以过得美好,这么看来,创造真正舒适幸福的生活,不是装点了多少消费品,而是一种严要求、不将就的生活态度。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新闻推荐

SCADA调度系统升级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力争年内完成系统基本功能上线和软件试运行工作

半岛全媒体记者陈文堂通讯员焦思涵为进一步提升调度管理水平,满足企业运营高效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保...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