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浪奇5.72亿存货不翼而飞,区块链技术能否破解大宗仓储管理难题?
记者 | 姜菁玲
编辑 |
9月27日晚,广州浪奇刊登公告称,其公司存储在两个仓库价值共5.72亿元的存货“不翼而飞”。
涉事的两家仓储方——江苏鸿燊物流有限公司(简称“鸿燊公司”)和江苏辉丰石化有限公司(简称“辉丰公司”),前者对媒体承认签署合同但没有实际货物,后者公开表示合同印章系伪造,两者均否认曾收到广州浪奇的货物。
一时间,5.72亿货物的去向成了各执一词的“罗生门”事件。
存货不翼而飞令人困惑,但在大宗商品领域,类似事件却并不鲜见。
2012年,钢价大跌引起钢贸危机,大量钢贸商资金链断裂,多家贷款银行在强制执行钢贸企业质押物时发现,质押物实际上被重复质押,部分仓储企业重复开单、虚开仓单,导致坏账规模超1000亿美元。
2014年6月,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曝光,涉案公司利用同一批氧化铝和电解铜,与仓储公司分别开具仓单,利用银行间信息不对称,质押给不同银行重复贷款,涉案资金超过147亿。
2019年7月,青岛农商行遭虚假仓单质押骗贷,涉案超900万美元。
仓单是货物的入库出库凭证,一般用于提货、转让和质押。虚假仓单意味着有凭证无货物,仓单重复质押则意味着“一女多嫁”,一批货对应了多个货主。货物与货权无法匹配,导致货物无法正常按量提取,呈现出不翼而飞的情况。
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啸宇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大宗仓储的角度看,目前的广州浪奇事件至少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货物出入库没有可信的单据交接,如果有出入库仓单在手,不论是仓库方还是货主方,都没有抵赖的依据;二是信息沟通频次低,信息协同效率低,导致货物实际情况消息的传达慢,而且环节多,可能失真。”
中储京科是中储股份、京东在2019年设立的合资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大宗商品供应链协同平台货兑宝,中储股份与京东各持股45%,储运协会持有剩余的10%股权。
高啸宇表示,长期以来,仓储物流管理难是大宗产业最大的问题,大宗仓储一直处在黑匣子的状态。由于数字化程度低、沟通工具散乱、沟通频率低,导致货物的真实信息、实时信息无法准确传递,最终滋生造假风险,产业链各方产生信任问题。
区块链或许是解决信任问题的一把钥匙。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集体维护、全程留痕等特征。
根据高啸宇的介绍,作为中储京科主营产品的货兑宝,切入点便在于通过第三方的角色,依托数字化仓储系统,为大宗商品建立一张基于区块链的电子仓单。
从货物入库开始,借助物联网设备,货物的吨数、存放位置、外观质量、存货人、起租时间、起租费用等信息都会由仓库方登记上链,生成仓单,并发送至仓储系统。
仓库方、货主以及需要凭仓单融资的银行方可以实时看到该仓单的信息,如果利用仓单进行提货,则需要明确的线上授权流程,由货主方发起,最终凭线上确权结果由仓库出货。
青岛中储总经理于志宏介绍称,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会将操作信息加密,通过算法算出字符串。一旦修改再重新加密,字符串就会完全不一样,并且货主、仓库、银行(如果融资贷款)、互联网法院都会知道。
区块链加持下数字化仓储流程,可以解决货物的确权问题,即货物实时的物权归属是谁,是否真实,是否唯一。
基于货是真实的且能够实时监控这一事实,大宗仓储供应链金融在银行端的顾虑也被打通。建行青岛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蔡永健表示,在大宗商品质押融资风控体系中,银行最关注的点有,货物是不是真实存在,质押期内货物是不是能保留在仓库里不被发走,实际货物与登记的情况是不是一致等。
利用数字化仓储平台,银行可以实时看到货物的最新情况。在中储青岛仓库中,界面新闻记者观察到,仓库中的货物区设有严格的红外栅栏线和摄像头,如果违规触碰或者进入货区,会触发报警器。蔡永健表示,银行过往需要每隔一个月时间去仓库巡检,还要经常担心货物的实际情况。现在通过摄像头和红外报警器,相当于,有一个机器人帮助实时巡检。
根据高啸宇的介绍,通过数字化仓储,将产业数据上链上云,促使多方信任,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是货兑宝的商业逻辑,当前货兑宝平台已经促成青岛诺顿进出口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的融资。
高啸宇预计,国内大宗商品质押融资市场规模大约在5万亿。“随着确权问题的解决,传统以信用为主的贷款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得到缓解,以物权抵押为主的贷款将对中小企业更加利好。”
新闻推荐
健康科普青岛市“肺癌筛查防治公益行动”中心医院站顺利结束,阳性结果还是不少的。在这里,我想给青岛市民提个醒,查体还是要...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