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补链抱团合作 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逆势增长

大众日报 2020-08-19 09:58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媛

从青岛北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造船码头出港,半天时间,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集成的我国最大水深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9”便抵达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码头。

这是青岛海西湾内船舶海工基地内船舶企业与海工企业在重大装备制造上的首次“联姻”。“船体就是对面北船重工建造的,我们两家相隔不过千米,相比过去在江苏等地建造,节省了大量运输时间和成本。船东也不再需要两头跑,一个湾内就能解决问题。”海油工程青岛公司市场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宫学成说,这种互为配套、抱团取暖的合作模式,不仅增强了大家在国际市场的议价权和竞争力,也提升了海西湾产业链的配套优势。

此前从未涉猎过海洋石油行业的青岛北船重工也借机开拓出一个新的业务领域。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部副部长陈志华说,由于海洋石油技术标准比普通船舶制作标准要求高,所以这次合作极大促进了业务部门的技术水平提升。而且,经过此次合作的检验,青岛北船重工也拿到了后续参与竞标海洋石油项目的“敲门砖”。

由双方合作的另一个项目——35万吨世界级“海上油气工厂”FPSOP70,近期在巴西成功实现首次产油。建造过程中,两家企业联合攻坚克服了集成化程度高、工程工作量大、项目周期紧张、工程界面复杂、疫情防控等困难,先后完成了190多项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南美浮体市场上打响了青岛“海油制造”的品牌。

通过强链补链,推动本地船舶海工总装与配套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振海船舶、金正机械、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企业等中小微企业以多种形式进入了产业链配套体系,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项目相继完工、交付和投产,基地内逐渐形成互为龙头、互相配套的集群式发展模式。

面对全球海工市场萎靡、油价下行等多重负面因素叠加,为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缓解压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定了《船舶海工产业专班先进制造业赋能攻坚战工作方案》,成立专班对行业企业进行专题调研摸清现状和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积极开展上门服务,搭建企业交流平台提升生产聚合力。

通过企业抱团发展、产业专班服务保障,海西湾船舶海工企业经济企稳回升,今年上半年,船舶海工产业完成产值52.63亿元,增长9.87%。“目前基地内正在建造的项目还有国内首个圆筒型深水浮体项目企鹅FPSO,首个自营深水气田项目陵水17-2半潜平台、世界最大GCGV乙二醇化工厂核心模块化项目等。”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信局局长谢龙目说,后续将急需落实落细各项扶持政策,完善企业发展梯次,开展船舶海工产业链缺项产品和关键环节招商,进一步强链补链,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集聚发展。

新闻推荐

建好这项目“战时”转为防疫基地

早报8月18日讯为进一步补齐全省公共卫生短板,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和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省委、省政府决定建...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