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绣”出公共管理小细节 青岛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题研修班 曹新霞
17年前,曾在申城求学三年。17年后再来,肩负责任体悟实训,迫切地想要去解读这座城市,“行走”是必不可少的。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行走在上海的街区,一条绿道,一个设施,一片花木,细细品味,总会有不经意的感动与思索。
绿化带里一个燃气管道阳极测试桩引起了我的注意,除了标明名称,侧面还用红色油漆喷涂了报修电话号码。无独有偶,上海街头的交通、电力等设施上也都如此,明确标明产权单位、设施安全范围、联系电话、安全警示用语等。作为城市的末梢,这些小小的设施承载着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巨任,设施的信息标注,使得报修、投诉、反馈方便快捷,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这座城市安全运行的参与者。
在一座城市里,最渴望被关切的应该是那些弱势群体。漫步上海街头,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给予他们的默默关切。地铁站台,会鲜明地注明“本站无障碍电梯引导”的具体提示,银行门口会在醒目位置贴出“残疾人士入行,如需帮助请致电……”的温馨提醒。最让我感慨的是街边IC卡公共电话亭。在我看来,这个古董物件基本属于“武功尽失”的象征性存在了。但有周边居民介绍,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还来打IC卡电话,因为他们认为手机使用率低,买IC电话卡更划算。即使在无卡状态下,IC卡公用电话仍可呼叫119、110以及120,为困境中的人们保留了一盏明灯。据设置电话亭的联通公司员工介绍,虽然IC卡电话使用率逐年下降,只要还有市民使用,就不会拆除电话亭。
细节的背后,蕴藏着政府“为人民管理城市”的价值遵循和责任追求。在完备的法治体系基础上,上海努力实现城市从制度、技术性管理向情感治理的转变,积极培育城市社会的公共性,着力制定实施稳定、包容、张弛有度的公共政策,专门出台了燃气、电力、交通、市容市貌等标准规范,对公共设施的位置、用语、事项等管理应用进行详尽的规定,将对“人”的关切厚植于方方面面,并坚持落小落实落地落细。将群众的身边小事当作天大的事,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用一针针的绣花功夫,“绣”出公共管理的品牌,也“绣”出了像我这样一名到访者发自心底的喜爱。回望我们青岛,城市管理也已经吹响了“让市民群众更方便、温馨”的号角。新征程,正当时,未来可期。
新闻推荐
早报8月7日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重要任务。...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