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的老人

青岛晚报 2020-08-08 06:51 大字

青岛十七中高一4班赵晓晓

从我家到学校,要经过一条小巷,巷子里住着一位老人。他的房子搭在巷子里,说是房子,其实就是一个简易木头架,缩在角落里,像一只被遗弃后饱受凌虐的小兽,默默舔舐伤口。修鞋的工具摆在房子前,老人白天坐在门口修鞋,晚上就在屋子里睡觉。老人独自一个人,从来不开口和我们说话,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每次谈起他,人们不由得叹气。

我和老人唯一的交集是下雨天向他借抹布。一到下雨天,这条街会变得泥泞不堪。从街上走过,裤子和鞋上会溅上泥渍。如果向老人借抹布,他会伸出枯枝一般的胳膊,替我们擦掉泥渍。“谢谢!”每次我向他道谢,他也不搭话,只是瞪大眼睛凝视我。看着他黝黑、镌刻着一道道皱纹的脸,我总会在心底泛起同情。

又到了一个雨季,小巷路上出现了一个大坑。又是一个雨天,雨中突然出现老人佝偻的身影。他背着编织袋,费力地在雨中前行。没有雨衣的防护,他全身都被雨水打湿,衣服紧紧粘在身上,阻碍着行动。

好奇心驱使我走近,只见老人步履蹒跚走到坑前。我打着伞来到他身边。他费力地把编织袋从身上卸下来,喘了几口粗气。我把伞举到他的头顶。他惊讶地看着我,嘴唇微微地动了几下,却始终没有说什么。老人把编织袋里的沙子全部倒进坑里,大坑被填满了。我的眼眶有些发热。我想问他许多问题,但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声“谢谢”。老人的动作顿住了,他抬起头,原本浑浊的双眼散发出一丝光芒,他又伸出枯枝一般的胳膊,拍了拍我的肩膀。

以后每次我从这条小巷走过,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老人。他还是老样子,坐在门口一言不发地修鞋。他和他的小屋依旧在阴暗的角落里生存着。我知道,尽管太阳遗忘了老人和他的小屋,但他却没有遗忘太阳。

点评老师黄永:文章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色,采用先抑后扬和对比的写法。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多采用外貌和行动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名言警句式结尾,极有韵味,既深化了主题,又给人带来了思考。

新闻推荐

青岛啤酒节与成都“干杯”

新闻延伸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