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一联盟赋能“热带雨林” 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补齐人才链、做强技术链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大势汹涌而至,而青岛在追赶潮头。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青岛着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正在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生态。在这个大生态里,也必然有高等教育的“草木兴发”。
7月15日,两所驻青高校迈出与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共振”的重要一步,青岛科技大学率先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牵头成立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为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补齐人才链、做强技术链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人才紧缺,急需构筑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转化“双高地”
两所高校搭建全新的工业互联网产学研融合平台,旨在补足人才短板。
青岛作为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拥有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已经具备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先一步、率先突破的有利优势。随着青岛“双招双引”力度的加码,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必将拉长,越来越多的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商等行业头部企业将集聚在此。与此同时,青岛工业互联网人才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补齐人才链,需要创新人才政策落实机制,深化企业与驻青高校合作,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青科大党委书记马连湘表示,青岛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是青科大发展的重大“窗口”机遇期,学院将积极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拔尖人才培养格局,快速补足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全价值链领域的各层级人才缺乏短板,构筑起拔尖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转化“双高地”,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黄埔军校”。
在业界,大家有一种共识,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综合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物联网,包含着光学、微电子、光电检测、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机电技术等,是互联网综合技术在工业体系中的融合应用,与传统业态相比,工业互联网更需要复合型、多维度、多层次人才。目前,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逐渐不能适应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平台主任魏志强说:“工业互联网是综合的知识体系和产业导向,高校现在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专业的培养导向,按人才培养来设计,而不是按照产业需求来设计,比如计算机专业和工业互联网是两码事,工业互联网是产业需求,不是独立的专业,如何把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让它适应按产业人才培养,这是个很大挑战。”
仅一个月,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出生”了
作为青岛工业互联网版图中的“新事物”,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学院,而是一个科教产深度融合的新型学院。学院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崂山区政府联合共建。承载着建设好“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创新转化基地”的愿景,肩负着为“工业互联网成就青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任。
从提出建议到揭牌,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充分体现了青科大抢抓工业互联网风口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姿态。学院将围绕产业链补齐人才链,立足产业、聚焦产业、服务产业,挖掘整合全球工业互联网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资源,建立新工科思维的人才培育体系。分类制定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解决方案,面向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提供订单定向培训服务。围绕产业链补强创新链,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建设以学院为主体的人工智能科教产融合园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协同攻关,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专有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一批高质量成果,推进技术创新及转化,深化产教学研深度融合。学院将开门办学,对接德国工业4.0,聘请全球顶尖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学院特聘“教师”,并根据教学效果定期调整更新师资。
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学与城市共荣共生,为更好地服务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去年市教育局联合市相关部门面向在青本科高校启动实施了“在青高校服务青岛市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围绕青岛市重点产业,遴选立项了10个重点学科予以重点扶持,并推动每个重点学科都牵头成立一个产学研合作联盟。青岛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晁永强说,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是依托山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成立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也是第一个正式成立的青岛市重点学科产学研合作联盟。
联盟共有60个成员单位,既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在青高校和科研院所,又有海尔、赛轮、酷特智能等青岛重点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以及腾讯云、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深信服、安恒信息等网络安全领军企业。联盟将围绕青岛市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打破学科与专业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链接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人才断层,打造成由政府指导、行业引导,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联盟成立大会上,山科大还发布了《山东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2020——2022)》,除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外,山科大还将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两个实体。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介绍,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联合国家一流团队,围绕工业互联网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现代新型技术,针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科技、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进行攻关和研究。
调整专业,驻青高校三年相关专业招生人数新增4000人
为了更好地服务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抓好教育领域重点任务落实,市教育局正在研究制定《助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教育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实施专业建设攻坚行动、产教合作攻坚行动、人才培训攻坚行动、知识普及攻坚行动、平台建设攻坚行动五大攻坚行动,20项攻坚任务,持续释放政产学研相互成全、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
市教育局将引导高校调整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完善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力争三年内在青高校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招生人数新增4000人以上;三年内建设100个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性基地(企业);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参加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三年内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技术技能骨干1万名、在校生3万名。
高校是人才储备及培养的中枢单位,不仅是山科大和青科大,其他驻青高校也纷纷调整培养方案,快步跟上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节奏。以海大为例,近两年相继新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等4个本科专业,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构成了较为完备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
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重点首先是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海大已与华为、海尔、海信、浪潮、58同城、德国SNP等10家国内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人才培养体系,让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学校的老师。魏志强说:“我们计划设置工业互联网实验班,首期招生30人。此外,学校成立电子信息产教融合中心,在今年新招收的专业硕士中,优选100名研究生,与上述10家行业领军企业长期深度合作,首次采取企业导师作为第一导师的模式,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全部进入企业培养,将论文写到生产一线实践中。”
青报全媒体记者
郭菁荔耿婷婷
新闻推荐
一城之盼岛城各大旅行社恢复跨省游首批产品倾向私家定制团见04-05版一城之约《青岛市民时尚手册》走进百姓家150余项重大...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