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的樱桃是用了膨大剂?番茄囊肉分离是打了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你“听说”的那样
“大个儿的樱桃是用了膨大剂”“西瓜是催熟的,瓜蒂凸起就是用药了”“西红柿囊肉分离是打了药”……正值各种美味瓜果集中上市季,近日几段宣称瓜果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视频在某些网络平台传播,造成消费者恐慌。
视频所谓“用药”“打了药”,指向的核心问题是果蔬生产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主任王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室主任徐东辉、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聂继云等表示,这些视频中的说法并不科学,甚至歪曲事实,极易误导公众,间接地对果蔬生产造成负面影响。事实上,科学、合理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膨大剂≠催熟剂
并不能促进果实成熟
专家解释,植物生长调节剂又叫植物外源性激素,通过微生物发酵或人工合成,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增长。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赤霉酸和氯吡脲是水果生产中常用的膨大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果粒,增加果实重量。但膨大剂不是催熟剂,并不能促进果实成熟。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我国在批准农药登记时,在农药标签上规定了用药时期、用药剂量和施用方法,标注了使用范围和安全间隔期。同时,我国还先后制定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残留标准,指导和规范农药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纳入农药管理范畴,但并非传统意义上防病、治虫、除草的农药,其毒性低微,使用量很少,产品安全。如氯吡脲,2015年-2016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对水果中的氯吡脲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氯吡脲慢性、急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014%和0.012%以下。
此外,谈到“激素”,大众容易将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混淆。实际上,两者在化学上是不同的物质,植物激素不会对人产生类似激素的作用。反之,动物激素也不会对植物产生激素样的作用。
大樱桃的“大”
由品种决定
“99%的樱桃都是用了膨大剂。正常的樱桃只能长到12克-13克,用膨大剂可以增大一倍……”专家表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樱桃的果实大小主要与品种有关,与膨大剂使用相关性不大。
我国栽培的樱桃主要是欧洲甜樱桃和中国樱桃,市场上销售的樱桃多为欧洲甜樱桃,俗称“大樱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车厘子。目前我国主栽的“大樱桃”品种,平均单果重在6克(“红蜜”)-12克(“美早”)。有些品种的最大果重能超13克,其中“艳阳”的最大果重可达22.5克,是目前所知唯一最大果重超过20克的品种。所谓“膨大剂能使‘大樱桃’单果重翻番,达到26克”的说法与事实不符合。
在樱桃生产中,露地栽培的樱桃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是目前我国樱桃栽培的主流模式。个别以大棚方式栽种的樱桃因为授粉受精难,通常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授粉率和坐果率,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樱桃形成单性结实,会有无籽、果实无果仁等现象,但这是正常现象,并不影响樱桃产品的安全性,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风险。此外,樱桃增大增产的栽培措施有多种,可以疏花疏果和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多施有机肥、钾肥,更能提高果实品质。
黄瓜“带刺”
与品种特性有关
黄瓜栽培范围广、栽培模式多,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因此,在生产中规范使用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正常的。
专家介绍,黄瓜尖儿有凸起的确可能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如2,4-滴和氯吡脲。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对黄瓜中的2,4-滴和氯吡脲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慢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146%和0.005%以下。因此,即使食用施用过2,4-滴或氯吡脲的黄瓜也是安全的。
黄瓜身上带刺,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黄瓜新鲜程度的一个外观表征。但“带刺”也是用药的结果吗?专家表示,黄瓜刺的多少主要与品种特性有关,与是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必然关系。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2235-2012植物新品种特异型、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黄瓜》,黄瓜的刺密度分为:“无或极疏”“疏”“中”和“密”4个类型,相应的代表品种分别是“京研迷你1号”“津美1号”“津研4号”和“津春4号”。此外,对于同一品种来说,栽培环境变化也会对刺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比如雨水足的时候,黄瓜饱满且刺少,表面较光滑;雨水少的时候,黄瓜就会带有很多小刺。
催熟西瓜发酸
瓜农得不偿失
我们在挑选西瓜时,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西瓜的瓜蒂有凹凸之分。网传“瓜蒂凸起就是用药了,籽儿是白的或者黑白籽儿分布过于明显、周边瓜皮薄厚不一致等都与用药有关”,真是这样吗?
专家解释,西瓜的外形、瓜蒂是否凸起属于西瓜品种特征形态。瓜蒂凹进去的西瓜表示已成熟;如果瓜蒂凸出来,西瓜的糖分会受到影响,口感会打折扣。西瓜皮的厚薄也是由品种特性决定。爬地栽培西瓜,靠地一面西瓜皮较未接地的一面皮厚,增厚抗压面,是西瓜的正常生物应激特性;吊蔓栽培的西瓜皮则相对均匀。
专家指出,除少量受发育中各种条件影响的畸形瓜以外,正常的西瓜都有其品种特征形态,如果拿个别畸形西瓜当成普遍现象广为传播,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西瓜籽儿是白的就是催熟的吗?专家表示,成熟的西瓜中可以同时含有黑籽和白籽,不能以瓜籽的黑白来判断西瓜是否使用膨大剂。市面上的西瓜出现白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瓜农采摘过早,种子还没有成熟;二是在花期为了保证授粉和坐果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
经大量田间试验证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合理使用下对西瓜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专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瓜农应按照标签规定的用药剂量、用药时期和施用方法施药,如果使用时期不当,或者擅自提高剂量或处理不均匀,会导致局部浓度过高,确实会出现畸形果、裂果等药害症状。
同时,专家指出,当前市售西瓜绝大多数是自然成熟,设施、地域等栽培调控可实现西瓜周年自然成熟上市。并且自然成熟的西瓜甜,催熟的西瓜酸。所以对瓜农来说,催熟西瓜反而自毁销路。
番茄囊肉分离
是成熟度不够
市面上有些番茄颜色泛红但较硬,有些囊肉分离,有些是空心的,这些番茄能正常食用吗?
专家介绍,番茄的软硬是品种决定的。番茄按果实硬度可分为硬果、软果两种。番茄呈现红色是番茄红素积累的结果,不管是自然成熟,还是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催熟,伴随着番茄的逐渐成熟,番茄红素由外向内累积,青番茄会不断着色,在未完全进入成熟阶段都会呈现“囊肉分离”“皮红肉青”的现象。这是植物成熟的一个过程,反映的是番茄的成熟度,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空心番茄通常是由于种植过程中光照不足、养分供应少、受精不当、外界温度过高、水肥施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畸形果是由于番茄花芽分化不良导致的。
目前市场上的番茄品种以硬果型品种为主,其产量高、适合贮藏运输、货架期长、商品卖相好。软果型番茄品种虽然口感好,但果子偏软、产量低、不耐贮藏运输、货架期短,一般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另外,番茄果实有果皮薄、含汁液多、怕挤压的特点,如果采摘完全成熟的番茄,在运输过程中内部组织变软、容易破裂。为了保证一定的货架期,长途运输的番茄一般在未完全成熟时采摘。
(黄慧李丽颖)
新闻推荐
本报7月6日讯7月6日,记者从市公安交警部门了解到,全市交警部门已全力做好高考考点交通安全保障的各项准备工作。交警部门表...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